而一些武将则认为,应该任命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以确保并州的安全。
各方势力明争暗斗,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朝堂之上,风云涌动。
杨奉为并州刺史之事,不得不再次找来贾诩、荀攸、李儒共同商讨。
几人齐聚一室,气氛凝重。
杨奉率先开口,神色凝重地道:
“建成可不能老在并州待着哩,朝廷离不了他嘛。”
其话语中,透露出对并州局势的担忧,以及对合适人选的急切需求。
李儒微微颔首,接着杨奉的话道:
“大将军所言极是,臣下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举荐。”
杨奉眼神一亮,急切地问道:
“谁能扛得起这号大事哩?”
李儒郑重地吐出一个名字:
“宁辑将军段煨。”
杨奉微微一愣,重复道:
“段煨?”
李儒进一步解释道:
“不错,段煨在华阴时候,勤修农业事业,不掳掠百姓,百姓得以安乐。”
“他还是太尉段颎的弟弟,肯定能巩固边境。”
杨奉陷入沉思,他并非没有考虑过段煨。
段煨确实有一定的能力和威望,然而,段煨是西凉武威人。
如今西凉人贾诩已担任尚书令,若段煨再担任并州刺史,西凉的势力必然会迅速扩张。
杨奉深知,必须维持凉州、并州、司隶等地的平衡。
一方势力过于强大,必然会打破现有的稳定局面,引发诸多不可预测的后果。
他在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眉头紧锁。
荀攸在一旁静静观察着杨奉的神色,若有所思。
贾诩则神色平静,看不出内心的想法。
杨奉缓缓踱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局面。
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局势中,并州派系的张辽、王凌、郭淮等人,着实势弱。
尤其是王凌和郭淮,资历尚浅,在这波谲云诡的权力争斗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他们虽有一定的才能和抱负,但在众多势力错综复杂的交织下,难以撑起并州的大局。
而凉州与并州的平衡,就如同一个微妙的天平,稍有不慎便会被打破。
这其中的关键,不仅在于人才的分布,更在于各方势力的此消彼长。
一旦平衡被打破,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将难以估量,朝廷的稳定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