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洲联军手举白旗,排着长长的队伍向人民军投降,“上帝之鞭”第一阶段作战计划胜利落幕。
战场上的硝烟终于散尽,额尔古纳河两岸风景依旧,再次迎来了久违的宁静。
马超正式宣布战争结束,人民军各部退回亚洲土地休整,派出使者赶赴俄罗斯,去与欧洲各国进行和平谈判。
马超也将他的工作重心,由军事方面转到了政治层面,开始为中亚国的创建忙碌起来。
杜英杰看着天空中盘旋的五只飞鹰,连续不断的吹响口中的竹哨,催促它们快些离开这里,将携带的情报传递回后方。
按照马超策划的战略蓝图,人民军在前线奋勇拼搏,而在后方的咸海湖畔,母贤君则带领着第二军团的三万多家眷,以及一千名黄埔学校学员安营扎寨。
三万多人民军家眷,将会带着华夏的习俗、技艺、文化,被散落在这片陌生的中亚土地上,成为传播华夏文明的种子。
她们将在日常的生活劳作中,起到言传身教,让中亚土地上的百姓们,感受到华夏文明的气息。
从语言文字到传统礼仪,从科学技艺到道德观念,全方位的传播东方智慧,使更多的种族接受华夏文明。
而那一千名学员,都是对马超治国理念坚信不疑的热血青年,他们怀揣着三民主义的理想之火,肩负着将五权分治体系,在中亚大地上构建起来的重任。
他们将深入研究当地的社会结构、民族风俗,将先进的政治理念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为中亚国打造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政治体制框架。
马超对中亚国的规划,仍然套用了蒙古国的建国模式,这也是他基于现有的治国经验,经过再三斟酌后所做出的选择。
曾几何时,马超对皇权和王权深恶痛绝。
在他的眼中,那些特权阶层就像贪婪的寄生虫,无情的吸食着国家与民族的养分,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然而命运的轨迹难以捉摸,他自己如今却成为了帝国的皇帝,享受到了皇权带来的一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