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抗生素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时候也只是一句勉励他人的话。

直到公元1940年,青霉素的提取办法终于被发明出来。

首先从发霉的食物中刮取青绿色的霉变物质,这其中就含有青霉菌。

随后将大米和芋头磨成的粉末熬煮成汁水,用充足的淀粉与碳水化合物作为青霉菌的培养液。

帮助青霉菌快速生长并分泌青霉素。

在常温且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进行为期七天的培养。

期间要注意用透气的布料覆盖培养皿,防止被其它杂菌污染。

因为青霉菌繁殖需要氧气,所以不能用玻璃盖住培养皿隔绝空气。

待培养完成后,用厚实且干净的纱布或棉花,将培养液中的菌体和杂质过滤出来,只留下含有青霉素与其它杂质的液体。

将过滤后的培养液倒入菜籽油中,经过成分搅拌,青霉素会溶于水中,因为水比油密度大,不溶于水的杂质则会浮在油层上,溶于水的青霉素和部分杂质则会沉淀在底部。

往简单除杂后的含青霉素液体中加入活性炭。

活性炭可以吸附青霉素,将部分杂质过滤出来。

随后用蒸馏水清洗活性炭,可以洗去部分吸附不牢固的水溶性杂质。

随后用醋酸(醋蒸馏后得到的产物)浸泡含青霉素的活性炭。

由于青霉素属于弱酸性物质,不溶于酸性水,这个步骤可以去除碱性杂质。

最后将活性炭加入到除杂后的草木灰水中,便可使青霉素从活性炭中溶解出来,从而获得纯度相对较高的青霉素溶液。

毕竟是要用于救人的药物,提取后的青霉素还要最终经过测试其药性。

每一批提纯出来的青霉素,都要抽取少许,在培养皿中观察能否灭杀葡萄球菌。

测试有效后,青霉素才能装入玻璃瓶中作为药物,预备注入伤病员的身体中。

因为土法提取的青霉素不好判断含量比例,需要进行临床实验,渐渐测试出伤病员所需的青霉素剂量,如果是严重的伤口感染溃烂,则需要分多次加大剂量注射药物。

要注意的是,鉴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特殊性,大量且频繁注射青霉素,人体会渐渐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