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约定,所属工程的所需钱粮,由县府与商社共同出资,巴氏商社,东山商社,与乌氏商社,在临洮县内经商,享受一定的政策倾斜。
各道建设完成,将会设置收费亭,由道啬夫管辖,前五年的收益,尽数归于商社,以弥补商社的投资。
五年之后,所有收益归于临洮县府。
为此,东山商社为东山建筑社注资三万金,巴氏商社为巴氏建设社注资五万金,乌氏商社为乌氏建设社注资五万金。
县府整合所有资源,为临洮县建设投资社注资两万金。
莨夫等人,走遍临洮县各大乡里,绘制出了各乡道的开凿路线,上报县府政事堂。
政事堂中,岷坐在主位之上,望着各大商社的负责人,以及临洮县的大小官吏,道:“临洮县的建设,将会进一步扩大规模。”
“在这一点上,我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安全。”
“对于劳工,以临洮县庶人为主,同时由县府出面,接纳因为天灾而进入临洮县的人口。”
“对于劳工的工资结算,不得拖延。”
“对于工程的质量,必须要确保,同时也要确保时效。”
“特别是临洮县的建设投资社,必须要优先建设临洮县第一医坊。”
说到这里,岷话锋一转,道:“诸位若是有其他的想法,可以一一提出来。”
这个时候,临洮县建设投资社总执事忽站了出来:“上令,第一医坊的建设,下吏明白。”
“但是,当归研究坊,是否.......”
“当归研究坊也要提上日程,临洮县其实不太适宜种植五谷,相比于关中,相比于巴蜀,临洮县的五谷收成,一直处于最低。”
岷眼中带着光芒,望着在场众人,道:“临洮县,必须要实行,牧,农,商,医并重的举措,以农为立足根本,打造药材种植,加工以及销售的全产业链。”
“坚持以牧为特色,商为流通,同时构建依靠洮水,岷水,以及各县道组成的水陆交通网,虹吸因为灾荒进入的难民,从而进一步增加临洮县人口。”
........
这一次岷说了很多。
唯独没有提及教育,在岷看来,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教育的投入,那是一个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