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形成文字

第四百零六章 形成文字

王雄和张成凤对这几个间谍连夜审讯,侯展没有过多的关注,直到王雄和张成凤走进他暂住的房间,侯展已经陷入假寐之中,两人见侯展这样,顿时放轻了脚步,就在他们准备转身出去的时候,侯展开口道:“什么个情况?”两人放松下来,他们两人跟随了侯展很久,所以知道只要没外人的场合,侯展还是很好讲话的,王雄掏出香烟,递给张成凤一支,张成凤摇摇头,“不抽,你自己来吧,”看了一眼依旧闭着眼睛的侯展,张成凤这才开口,“那个中国人原来是国军,败退到岛上后,想方设法去了米国,这次联合国军在邻国的战事中,因为有中国的介入,所以招募了很多华人,”侯展没有睁眼,他这时觉得下手轻了,“其他人都是南军的人,大概在半个月前潜入到北方,”张成凤继续说道,这时侯展开口问道:“飞机是怎么进来的?怎么避过了前沿观察哨?”张成凤回道:“他们也说不太清楚,只是听说是飞机飞得比较高,而且是从海上过来的,这样就避开了观察哨,他们几个人用小镜子在规定时间,利用太阳的反光,交叉着照射了目标方位,飞机从高空看见反光,等于指明了地面目标,”侯展睁开眼睛,“确定他们不是利用电台之类的指示目标?”王雄已经抽完了烟,笑着道:“他们是带了微型步话机,可是功率不够,而且这边的电力供应也不足,很难和高空中的飞机建立联络,”侯展又闭上眼睛,轻声道:“就来了四个人?”“这个小组只有四个,其他小组和他们没有横向联系,”张成凤回道。侯展好半天没有吱声,就在王雄和张成凤以为他睡着了的时候,侯展嘟囔道:“明天交给这边的人,我们回志司去。”

第二天一早,侯展和王雄乘坐张成凤带过的车往志司方向赶去,第四次战役已经进行了近两个月时间,之所以还没有结束,是双方已经陷入胶着状态,原来志司这边准备在第三次战役取得巨大胜利后,进行休整,然后等开春后展开新一轮次的战役,可是以米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利用其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没等志愿军和人民军完全休整过来,就开始了强势反击,志愿军和人民军被迫就地构筑防御阵地,双方开始了一场拉锯战,最终,人民军和志愿军主动放弃了南军的首都,退至岭江以北,贯穿东西形成宽面防御,以前轻后重连续构筑了三道防线,和联合国军进行了一场攻防战。侯展回到志司的时候,我军驻守的第一道防御阵地正经历着最严格的考验。侯展见到彭大将,见他的脸色不太好看,提醒彭大将道:“彭大将,你的脸色不太好看,看过医生没?”彭大将依旧是冷峻的面孔,声音倒是温和不少,“已经看过医生了,整日里猫在洞里,皮肤病犯了,没大碍,”侯展笑着劝道:“彭大将,回国休养一段时间吧,现在局势已经基本稳定了,”顿了顿又道:“有些事,还是要当面说比较好,”彭大将看了侯展好一会,才问道:“这次回去,听说ZX还请你吃饭了?”侯展点点头,“他现在稍微好点了,”彭大将虎目闭了闭,“我会考虑的,对了,你对现在的状态怎么看?”侯展无奈地笑笑,“彭大将,我才到志司,具体的情况我还不太清楚,我个人觉得,步步为营,比较稳妥,”彭大将点点头,“不过,人民军那边却不太满意哦,”侯展想了想,笑着道“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彭大将一瞪眼,侯展笑着道:“我倒是觉得,你这个时候回国,是个好时机,”彭大将一愣,“你的意思是?”侯展连忙摆手,“我什么意思都没有,我只是为您的身体考虑。”彭大将虎着脸说道:“少来这套,在我这行不通,你出去吧。”侯展赶忙起身,招呼都没打就出去了。

第二天,彭大将因身体原因回国诊治去了,志愿军和人民军联合指挥权交由邻国金大将。人民军在金大将的指挥下,开始了运动防御,志愿军却坚持了彭大将制定的战略计划,展开了阵地防御,一时间,整个战线又像开了锅的油,热闹起来。半个月后,东西战线的人民军和志愿军实现了横向防御态势,前轻后重地志愿军阵地抵住了联合国军强大的火力,在原先的界线附近构筑的第三道防线终于得以稳住,赢得了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军团的集结,完成了防御任务。

侯展并没有闲着,张成凤和王雄分别带着他们战士轮流前往防御阵地,他一直在收集两人带回来的前线情报,好在两人带出去的战士只有几个受了轻伤,其他人都安然无恙,侯展并没有放过这些战士,他让每一个战士都写了在前线战斗的经过,甚至如果被敌人炮火弄伤的经过都要写详尽,王雄悄悄地问张成凤,“你说我们的侯少怎么关注这些小事?阵地上受伤很正常啊,子弹又不长眼,”张成凤思考了一会,“我猜啊,侯少肯定是在总结我们战士在战场上负伤的原因,”王雄气乐了,“废话,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张成凤挠挠后脑勺,“我知道的也就这么些啊,要不,你去问问他?我也想知道,”侯展的声音响起:“嗯,不错嘛,知道动脑子了啊,”王雄讨好地掏出香烟递给侯展,“我说侯少,哦,不,侯参谋长,你收集这样报告,究竟是为什么啊?除了负伤的原因外,我实在想不起来还有什么用意,你就告诉我们呗,”侯展点燃香烟,半晌没作声,直到一支烟抽完,侯展才开口道:“你们俩还得继续学习,等你们自己想明白了,再来找我,对了,把你们的问题和想法形成书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