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六衙要部,太师蔡京、太宰王黼、太尉童贯,内监李彦、应奉使朱勔,看看这些位占据人事权、兵事权、财事权的人,都可以不夸张的说哪一位不是徽宗皇帝无限信任的心腹?
徽宗皇帝在用人风格上基本遵循的就是任人唯“亲”。这种“亲”不是说“亲人”,而是说谁与皇帝亲近的多、互动的多、趋严谄媚的多,谁就容易得到重用,任用到朝廷重要部门的关键岗位上。
细数这些与徽宗皇帝信得过、得以重用的大臣,杨云太清楚了,朝廷之中,几位重用的大臣,在后面靖康之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难得有像赖文俊这样的大臣。皇帝颇为信任,但不是吝臣。
像蔡京、童贯、王黼、朱勔等几位大臣,这些人虽也得徽宗皇帝无限的信任与喜爱,但都是热心功勋爵位私欲极重之人,大宋正是因为有这几位浑球,后面的靖康之乱可谓才臭棋频频,昏招一招接一招,这才导致天地也要变色的靖康之耻。
想去通过影响这几位大臣,进而改变后来的靖康之耻,连想都不用想,一万个行不通。
现在,朝廷中枢中,能深得皇帝信任与重用,但不算为吝臣,打着灯笼满地找,杨云再清楚不过,也就唯有马植马叔。
马植马叔这位还算真正的发心为公,可是他是联金灭辽海上之盟的创造者。
所记不错的话,后来发生靖康之乱,钦宗皇帝登基,为鼓舞军民士气、平息民怨民怒,终要为宋连金灭辽的错误找出一个担责的,马植便成为了所谓的众矢之的替罪羊,被斩首示众。
今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炎黄人,这是马植被问斩时,发出的,最后的一句怒吼!
有功于朝廷,最终却被朝廷问罪。
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其实有很多,例如变法图强了秦国的商鞅,强大了秦国,最终车裂,被五马分尸。
汉景帝时进言削藩权归中央利于国家的晁错,为汉的大一统指明了出路,却腰斩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