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冲压造币

且隋 玄武季 2990 字 28天前

看了看中臣太仓的金锭、银锭的成色,的确发现这倭国产金银质量非常好。

只是铜料的品质,有点差。

看样子,主要在于铜冶炼的水平不怎么高。

“你们那儿这种成色的铜,货量大不大?”

阿布拿起有些发黑的一小块铜锭,问道。

“铜矿也是新近这几年陆续才发现,产量也不低。”

“只是冶炼方法限制,没法炼出精铜,这也让矿主和当朝很头疼。”

“哦?这却是为何?”

阿布好奇地问道,有金银也行啊,还要什么自行车?

“因为金银虽然多,但却不似铜币那样轻便细小易行,与老百姓生活和日常经济无益。”

“当朝非常喜爱汉、隋钱币,可您也知道,那些铜币怎可轻易输入我大和?”

“这大隋也一直缺铜,而铜币就更不可能输出了!”

“在我大和,原本想用铜来铸币,可是这铜杂质太多了。”

“只好通过贸易获得汉以来各朝的钱币,叫渡来钱,这些铜币可比银子值钱呢!”

“啊?还有这等事情?”

阿布听了,更加吃惊。

铜比银贵?开什么玩笑!

但中臣太仓的话,立即让他哑口无言。

“老先生莫要不信,你如果有大隋铜钱,只要品相完好足量,我愿意以一两银兑换七百文。”

“啊,这么贵?”

阿布脱口说道。

他的意思,就是说一两银子难道不是兑换一千文五铢钱?

虽然在大隋金银不能流通,但官府对于外商兑换牌价,还是这个数啊!

这差价有点太大了!

铸造铜币,也不是什么高技术,难道这小倭国就搞不出来?

“贵么?”

“老先生,如果你手上有文皇帝时期的五铢,或者是足量五铢,我愿意以五百五十钱兑一两?”

“啊?嗯!这个不错。”

“我嘛,手上倒是真有大量的铜钱,质量也很好,”

“有两种,等等,你可以先看看。”

说完,从怀里掏出两枚黄澄澄的精致铜币,递给中臣太仓。

第一枚,和开皇五铢,也就是俗称的置样五铢一般无异,但显得比平常看到的更为精致细腻。

钱文“五铢”二字,篆书。

背面方阔,周边厚廓。

“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交笔圆曲,“朱”头方折。

第二枚,却是一枚私人钱。

与五铢一样大小,圆形方孔。

正面为篆书,“大业通宝”。

背面为篆书,竖立“中华”两字。

中臣太仓将这两枚崭新得就像刚生出来一般的钱币,掌在手上,细细端详。

这两枚钱币,恁是生得好看!

色泽发紫发红,显然主材是含量最高的紫铜,属于品级最高的那种。

而两枚钱币的纹路,非常清晰整洁规整,犹如天生一般。

实在想不出,有何等利刃能将铜块刻出此等模样?

浇铸法,是很难如此的!

手感光滑,圆润,就像玉器一般,仿佛还经过了抛光和打磨。

再感觉重量,似乎还要比往常的五铢略重。

好东西啊!

精品!

中臣太仓吸着气,有点爱不释手。

那样子,有点像个孩子。

这两枚铜钱,是粟末地水力冲压技术的产物。

八月份的时候,利用墨家杠杆理论和齿轮技术,再加上不断进步的水锤技术,简单的冲压加工技术出现了。

冲压技术产生的初衷,主要是为了给骑兵部队锻造整片式铠甲。

像胸甲和背甲,类似明光铠。

当看到结实轻便的胸铠甲,阿布提议是否可以在上面压印上胸徽。

比如,汉字或图案什么的,以彰显自己军队的精神和属性。

申徒石和一帮做模范的工匠,研究了一个月,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最后,大家选了一个日月图案,做为粟末地武装铠甲的徽章。

既简单又特别,寓意也深远。

因为正赶上自己的孩子们快出生了,阿布就想着,是不是也学学人家前世的贵族世家们,做些纪念币什么的。

于是又给申徒石提出,能不能利用冲压技术,制造金、银、铜币?

打制明光铠一类的工件,是一种粗活。

但冲压徽记,就比较难了。

冲压铜币,那更是难上加难!

冲压铜币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只要有足够可控的压力,有足够坚硬的冲具,就可以制作出来。

早期的冲压技术,就是一个母冲头座,一个公冲头,再加一把大铁锤就行了。

现在,在华夏北部大地上,就有好多萨栅、拜占庭、突厥等国的粗冲金银币。

然而,实际机器制币的操作,哪有那么简单?

首先,你得要冶炼软硬适度、成分合适的铜合金板材。

其次,你得要有稳定先进的冲压设备和动力来源。

第三,你得能做出造币的冲模。

第四,你还得懂一点钝化技术。

第五,你还得有能力保证品质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六,你得有供应充足的铜、锡、铅原料。

第七,你还得有能力把这些铜币流通出去,不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