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高骈的上书之后,宰相卢携也认可了高骈的意见,于是以朝廷的名义,遣散了调动来支援的诸道兵马。】
【黄巢的外患顿时解决了一半。】
【而在知道唐朝朝廷已经遣散诸道兵马、诸道兵马已经北渡淮河回去了的时候,黄巢立刻翻脸,与高骈绝交。】
【随后,黄巢迅速领兵出动,与接到高骈愤怒命令、要求其剿灭黄巢的张璘拼死一战,这一战,情况却和先前的几次交手完全不同——张璘战败,不仅战败了,张璘本人也在这一战中战死。】
【张璘一死,黄巢的另一半外患也就基本解决了,他乘胜追击,带着起义军离开岭南,在五月份的时候攻占了婺州(浙江金华)、睦州(浙江建德);六月份的时候攻占了池州(安徽贵池)和宣州等地。】
【随后,黄巢带着起义军强渡长江,进攻扬州一带,兵势甚盛。】
【而作为诸道行营都统,镇压黄巢的第一责任人,此前还颇为强势的高骈,这一次却对黄巢的行动默不作声、按兵不出、安静旁观,任由黄巢肆意行军,也任由黄巢所经过的地方都对黄巢望风而降。】
“张璘战死对高骈本人的影响竟如此之大?”杨坚没有想到,高骈竟然直接按兵不出了。
这可不是什么镇压黄巢的诸道行营都统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虽然高骈不排除有拥兵自重的可能——实际上,在杨坚看来,这种都不是可能性,而是必然,高骈一定是有拥兵自重的因素在,所以选择面对黄巢而不出战、不处理、不理会。
但是,单纯的拥兵自重也并不会导致高骈的态度突变。
真的要拥兵自重,那就应该和刘巨容一样,在大败黄巢、将黄巢的势力砍得七七八八之后,放黄巢一马,坐视黄巢带着残部逃离、攻克其他城池、重新招揽人手,转战其他地方……
这才是正经的,从一开始就是彻头彻尾的拥兵自重的想法。
打一打,放一放,追什么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