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过来之前,朱元璋独自坐在御案前,眉头微皱,翻看着两份文书。
一份是天下官吏的俸禄发放表。
另一份,则是栖霞的吏员待遇表。
正是从正月份的《栖霞三年发展报告》后面剪下来的。
栖霞吏员的待遇之高,不仅让朱元璋心里有一丝不满,有的官吏也在私底下议论过……
六部侍郎以上,翰林学士,左右都御史等重臣,陆续过来。
包括太子朱标,齐聚武英殿。
大家已经知道了,这次会议的论题,是继续整顿吏治。
因此,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昂首阔步走来的吏部尚书开济。
开济,在史书中名声不显,可实际上,在洪武朝前期,作用还是挺重要的。
因为,大明朝严苛的吏治规则,有大半是开济提议的。
甚至包括《大明律》许多条款,都是开济拟定的。
毕竟条条框框那么多,老朱总不可能每一点都去自己细想。
由下面的人提出想法,再采纳、改进符合心意的,这样比较快一些。
开济的所作所为,是实打实的法家风格,称得上是一个酷吏。
他与朱元璋,在严刑峻法方面,可谓是一拍即合,共同研究出了一些严苛又僵化的规则。
前一阵子,开济还是刑部尚书,但因为郭桓案,导致朝中官员空缺。
于是,开济又被指派为吏部尚书,干起了他的老本行。但同时还在主持修编违法案例集,也就是《大诰》。
他进入朝堂以来,一直都在刑部、吏部打转儿,是洪武政治机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大齿轮。
开济行过礼。
还有数人迟到。
朱元璋却不等了,开门见山的说:
“今儿个,召集大家议一议,如何才能把制度的网,再编得牢一些,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大家看看其他人,都没有立即说话,一副沉思之色。
朱元璋也不急,慢悠悠的说:“今天畅所欲言,觉得哪里有缺漏不足的,尽管说来!”
户部尚书滕德懋,低头,侧目,盯着开济腰间玉带钩。好像是新换的羊脂白玉。
开济还年富力强,一身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