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刚走后,朱棣就真的去了内阁,此时,内阁首辅解缙还在家里反省,黄淮也告病未到,只有这一帮同年在,这气氛自然也活跃了许多,而皇帝陛下也想看看杨荣和杨寓接手内卫之后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所以,看到内阁的议事房里讨论的挺热烈,皇帝陛下也如往常一般自己进去找地方坐着听就是了,听了几句,朱棣就听明白了,原来这些阁臣既不在意南京城有人恶意敛财的案子,也不关心安南王子流落南京的邦交之事,却在讨论如今宣府大同一线边境的问题。
很明显,杨荣和杨寓都主张开通边贸互市,以安抚为主,逐渐招抚边境部落,再慢慢将边境北移,然后像建宣府城一样的建城以稳定新的疆域。而胡广则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且不说草原部落反复无常,就算是招抚来的草原部落保持对大明的忠诚,国库每年也要耗费大量的钱款去接济他们,实在得不偿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双方争论了许久,杨溥和金幼孜也时不时的发表一下意见,但并未明确表示支持谁,朱棣也就耐心的听着,直到看着胡广已经无法辩驳了,朱棣才接口道:“几位爱卿说的都有理,可朕认为,这草原各部不比南方苗、彝等族,他们极难教化,也不愿改变生活习惯,愿意诚心学习和接受汉文化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想要以蚕食政策全部归化草原各部,恐怕得三五百年都未必能成!”
杨荣一看皇帝说话了,立刻施礼道:“陛下说的有理,可臣认为,这南方的苗、彝也极其彪悍,也很难融入汉人,可他们却愿意接受朝廷的管制,也愿意按时缴纳赋税,这便足够了。不发生战争就能节省大笔军费开支,还有大量的赋税可收,这一来一去,就是一笔巨额的盈余,其实对于草原各部,此法其实也可行,只要他们愿意服从管制,按时交税,那他们自己愿意过什么样的日子,我们也无需去管。”
朱棣笑笑道:“勉仁你是没有亲自去过北方边境,也没有深入的了解过草原部落,若是你真的了解了,或许就不会这么说了。”杨荣一时哑然,毕竟皇帝说的是事实,朱棣是长期镇守燕云边境的,和草原部落打了多年交道,而自己却还没有离开过南方。
就听杨寓接口说道:“陛下,臣曾经和率部投向我大明的草原部落头人交谈过,其实很多小部落,并不在乎是被谁统治,他们只是希望族人能过上安稳的好日子,再有丰茂的水草和充足的的粮食就行,所以臣才在想,我们是否能在边境逐渐建立这样的示范性部落聚居地,然后再逐渐北扩?”
朱棣哈哈一笑道:“士奇说的也没错,这些小部落的首领,朕也见得多了,当初宁王曾收服了兀良哈的朵颜部,朕在靖难之时也收服了四五个数万人的草原部落,征得精锐骑兵数千彪悍战士上万人。没错,若是一直风调雨顺,生活安稳,这些人肯定也会乖乖臣服,一派良民的样子,可一旦天时有变,这些良民就会即刻翻脸,拔出弯刀杀掉一直与之和平共处的汉人抢劫粮食财物,朕在边境这许多年,这样的事真是见得多了!”
一见杨荣个杨寓都吃了瘪,胡广开心的说道:“陛下明鉴,臣就觉得,这些草原蛮夷,就该赶尽杀绝才是。”不料朱棣却还是摇摇头道:“你错了,若要将他们赶尽杀绝,那我大明将永无宁日,所以,打是必须要打,只有将他们打疼了,打怕了,我大明才会安宁,可该收服的也还是要收服,不可将他们逼的真的举族和我大明玩命!”
胡广一看自己马屁没拍对,也只能讪讪施礼。朱棣一看众人都没话说了,这才转而向杨荣和杨寓问道:“勉仁,士奇,朕将内卫交给你们,让你们去查一查南京城冒名敛财的案子,不知你们查的怎么样了?”杨荣和杨寓相视一眼,杨荣却躬身回道:“回陛下,臣等不敢接内卫调派之权,还请陛下收回诏命。”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本文为篇长历史小说《大明危局》第五卷“大明危局前传”章节,如果觉得还不错,敬请点击下方书名加入书架订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