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与适应
探春看到贾府的弊端,主动寻求改变,顺应了变化的趋势;宝钗则在变化中以小惠之策适应环境,体现了周易中对变化的应对和适应。
因果循环
探春的改革措施可能引发一些连锁反应,这是因;而宝钗的小惠之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是果。两者的行为都在因果循环中相互影响。
整体与局部
探春着眼于全局,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宝钗则注重细节,从局部出发,以小惠周全大体。这体现了周易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刚柔相济
探春的果敢与宝钗的温和,刚柔并济,如同周易中刚柔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红楼梦》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的经典诗句:
1. “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这句话是探春说的,虽说是她为了反驳那些婆子媳妇们的旧思想、旧观念而杜撰的“姬子”言论,但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讽刺了那些在官场中追名逐利、违背儒家道德准则的人。
2. “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辞者嗜其利”:意思是开始时侥幸得利的人最终会懈怠,嘴上说得好听的人往往贪图利益。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以及探春对世事的洞察。
这一回主要是讲探春和宝钗对贾府的管理改革,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和思想深度,也与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紧密相关,为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中的梗概、主要人物及经典诗句:
梗概:
这一回的回目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探春和宝钗商量理家之事。宝钗用朱子言论指导理家,李纨听着不解,宝钗表示小事用学问一提便高出一层,不拿学问提着,便流入市俗。
探春兴利除弊,做了三件事:一是在支付赏银方面秉公执法;二是蠲免了一些不必要的费用,以节约开支;三是实行承包制,将大观园里的花草树木等经济作物实行个人承包责任制,开辟财源。比如赖大家的园子承包后每年可多得二百两银子,探春便借鉴此经验对大观园进行改革。
宝钗给探春提供承包人选,并提议让承包之人不论有余无余,拿出若干贯钱来,散与园中照看当差之人,让他们沾带些利息,这样既让承包人无不服,又能在承包人照顾不到时,有人替他们照顾。众婆子听了各各十分高兴。
主要人物:
贾探春:精明能干、有远见卓识,在这一回中充分展现出她的管理才能和改革精神,敢于对贾府的一些旧制进行改革,以图节省开支、增加收入,为贾府的未来谋划。
薛宝钗:聪慧理智、识大体,她不仅支持探春的改革,还能从更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避免可能出现的漏洞和隐患。
李纨:性格温和,在探春和宝钗理家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和协调作用。
平儿:作为王熙凤的得力助手,她善于周旋,在这一回中帮助探春等人推行改革措施,起到了沟通协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