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暴动的熊熊烈火,让常昊在这片土地上声名远扬,越来越多渴望自由与尊严的民众慕名而来,加入到他的队伍之中。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常昊深知,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军事与行政体系,才能让这支新生力量在残酷的战争中站稳脚跟,持续发展。
他在根据地内设立了军事训练营地,亲自指导战士们进行战斗技能的训练。从枪械的使用、近身格斗技巧,到战术的配合与运用,常昊都倾囊相授。“兄弟们,咱们手中的武器就是咱们的命,只有把它用好了,才能在战场上多一份胜算,才能保护好身后的百姓!”他的声音在训练场上回荡,激励着每一位战士刻苦训练。
在行政方面,常昊任命了一批公正、有担当的干部,负责根据地的民生事务。他们深入各个村庄,统计人口、清查土地,推行减租减息政策,让百姓们真正得到实惠。同时,还建立了学校,让孩子们有机会接受教育,在战火纷飞中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然而,日军对黄麻地区的反扑愈发猛烈。他们调集了更多的兵力,采用了更为残酷的“三光”政策,妄图彻底摧毁常昊的根据地。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常昊没有退缩,他组织军民在根据地周边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深挖战壕、设置路障,准备与日军展开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战斗打响后,日军的炮火如雨点般落在根据地,爆炸声震耳欲聋。常昊穿梭在战壕之间,鼓舞着战士们的士气:“兄弟们,咱们身后就是咱们的家,咱们的亲人,绝不能让小鬼子前进一步!”战士们高喊着口号,顽强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日军突破了防线的一角,情况万分危急。常昊见状,毫不犹豫地端起一挺PKM重机枪,带领着敢死队冲向敌人。他怒吼着,扣动扳机,火舌不断从枪口喷出,将敌人成片扫倒。在他的带领下,敢死队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硬是将敌人击退,重新夺回了阵地。
尽管战斗异常艰苦,但常昊和他的队伍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在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战术,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而根据地的百姓们,也全力支持着他们,送水送饭、救治伤员,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抵御着日军的侵略,在这片被战火洗礼的土地上,书写着不屈的抗争篇章。
日军的进攻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疯狂。他们还调来了飞机,对根据地进行狂轰滥炸。一时间,整个根据地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常昊意识到,单纯的防御已经无法应对敌人的攻势,必须主动出击,打乱日军的部署。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常昊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挑选了一支由最精锐战士组成的突袭小队,准备趁着夜色,深入日军后方,袭击他们的弹药库和指挥部。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冒险,一旦行动失败,突袭小队将全军覆没,但常昊没有丝毫犹豫,他坚信,只有主动出击,才能为根据地赢得生存的机会。
夜幕降临,突袭小队在常昊的带领下,悄然出发。他们沿着山间小路,避开日军的巡逻队,小心翼翼地向日军后方逼近。一路上,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黎明前到达了目的地。
常昊观察着日军的营地,发现守卫十分严密。他低声对队员们说:“兄弟们,敌人很警惕,咱们一定要小心行事。按照计划,分成三组,一组负责引开守卫,二组冲向弹药库,三组跟我去捣毁指挥部。记住,动作要快,要狠,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队员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随着常昊的一声令下,一组队员率先行动,他们故意弄出声响,吸引了日军的注意力。守卫们纷纷朝着声音的来源跑去,常昊见状,立刻带领二组和三组队员冲向目标。
二组队员如闪电般冲向弹药库,他们迅速解决了门口的守卫,然后将炸药安放好。随着一声巨响,弹药库火光冲天,爆炸声震得整个营地都在颤抖。与此同时,常昊带领三组队员已经冲进了日军指挥部。日军指挥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常昊一枪击毙。
日军营地顿时乱作一团,士兵们四处逃窜。常昊趁机带领队员们发起攻击,与赶来支援的根据地大部队里应外合,将日军打得落花流水。这场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不仅摧毁了日军的重要设施,还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然而,常昊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轮的进攻肯定会更加猛烈。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常昊开始加强与周边抗日力量的联系,寻求合作。他派出使者,前往各个抗日根据地,与其他抗日队伍商讨联合抗日的事宜。
经过一番努力,常昊终于与几支重要的抗日队伍达成了合作协议。他们共同制定了作战计划,互相支援,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抗日联盟。在这个联盟的支持下,常昊的根据地得到了更多的物资和武器援助,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