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挑衅暗藏机锋

李泰见状,抢在李恪之前:“此事皆吾皇兄之功……”其言辞激扬,预感即将登场的是兄弟二人联袂展示盛世风采。毕竟,谁能拥有媲美半壁江山财赋的奇迹?

在紫金城之上,巍峨宫殿的幽深之处,一位少年王子李恪握有光华四射之术,李泰岂能放过此等增彩时机?然而,未及言尽,已被兄长的手轻轻制止。李恪矗立于阶台之上,宛如神只俯瞰人间,对裴承先说道:“裴别驾,我无需你的谢意,若你真认同我所揭示之事,便以实行动证明。虚辞空赞,可省略也,将我的指摘付诸实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裴承先面颊赤红,内心五味杂陈,他原本旨在假意道谢,实则暗含嘲讽,以此笼络太子和温启博。李恪此举令彼二人得意非凡,亦使裴氏之子倍感压力,欲借此契机巩固与关陇士族之联系。裴氏家族地位摇摇欲坠,唯靠祖辈遗绪维持,裴承先感知危境逼近。

他未能预料,李恪未如其兄李泰一般勃然大怒,他只愿李恪暴跳如雷,如此方能在朝臣心中减损李恪之威信。李恪竟以平等之心待他,略显优越,裴承先顿感自视甚高。

殿内,帝王声音悠然响起,似春风吹过,解救了裴承先的窘迫。群臣肃立,行礼如仪。李泰立于兄旁,细思其事,恍然明白应对之道乃以正义公理制衡邪念,无须骄横。

学有所得,李泰嘴角勾起笑意,目光不离兄长,欣喜溢于言表,然他未领悟,立身处世之正直,方能光明正大战胜阴险诡计。李世民目光炯炯,环视众臣,终定格于子李恪。胸膛中紧贴的奏章令他心情振奋。

每时每刻,他反复品味李恪之作,那份由夜谈凝练而成的条陈,更获尊崇。它不仅彰显了李恪才智,更承载了一位明君引导万民走向盛世的责任。

盛世之下,百姓安享福祉,李世民深知需缩小阶级鸿沟,避免底层民众于盛世之路上失足滑落。这份奏章,是他胸口的瑰宝,时刻提醒自己使命所在。

群臣礼毕,帝者沉思,一时无语。突然轻咳,思绪归位,宣布:“岁末大议,依旧循旧。诸州府刺史上前,详述政事。”从幽州启始,天边已曙光乍现。

裴承先自信满满,步入殿中,益州之繁荣在他话语中栩栩如生。“臣裴承先叩拜陛下。”随着并州结束,终至益州环节。裴承先侃侃而谈,引得太子李承乾笑容满面,关陇人士亦喜形于色。

李世民投去温和目光:“裴爱卿,请详细叙述益州近况。灾荒刚息,朕颇为挂怀。”裴承先展卷朗诵,字字有力,“灾患既除,益州秋收丰盈,足以支撑至明年夏至。”

帝王颔首,此乃益州富饶之地势。目光掠过群臣,触及中间眯目笑视的混账儿子。此成就实则源于混账儿之功。彼时,离蜀之际,正是此人领导民众耕种。

但裴承先未多言及,转而谈及益州苎麻业兴盛,描述了十族、商贾与农人合作之模式,保证百姓权益。又言:“因旱灾冲击,今年税赋结余三万,明岁则有望增至二十万。”

此言一出,李世民眉宇微蹙,心生不满,秋收与农事被裴承先一笔带过,实则多亏李恪提议与指引。而今,裴承先刻意炫耀自家功绩,却回避提及李恪。

帝王深知人心难测,功绩炫耀亦无妨,唯裴承先这般,令他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