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兴奋的光芒

在桃源城的辉煌画卷中,赵金的策略如同一曲精妙绝伦的交响乐,每个音符都跳跃着智慧与魄力的火花。洪三的意愿,对他而言,不过是乐章中一抹淡雅的过渡,李枫心中早有另一番天地。

想当初,桃源城如同初生的婴儿,除了与荆州扬州的刘、田二位掌柜携手缔造的几处繁华商铺外,其余皆是未开垦的荒地。而今,这些商铺,在传送阵未启之前,便悄然成为了桃源城的隐形金矿。洪三,这位技艺超群的酿酒师,虽被誉为“酒中仙”,却也不过是这庞大棋盘上的一枚关键棋子。他的每一滴佳酿,都如同细雨般滋润着桃源的经济之树,而树荫之下,最丰硕的果实,终归落入了李枫与桃源城共同的怀抱。

税收,这看似冰冷的数字游戏,在赵金的手中却化作了滋养桃源成长的甘露。他巧妙地从洪三的薪水中抽丝剥茧,既激励了工匠之心,又确保了桃源城库的充盈。如今,那累积的两千多万金币,不仅仅是冰冷的财富象征,更是桃源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见证。而这一切,还仅仅是开始,未来的篇章,将更加辉煌灿烂。

当洪三得知泉三这位酿酒界的泰斗加入时,他的激动如同孩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立刻预见到了自己肩上重担的减轻与未来无限的可能。而李枫,这位桃源城的领航者,在安排好一切后,踏着夕阳的余晖,回到了桃源的心脏——县城府。

久别重逢的赵金,身形虽略显消瘦,但眼神中却闪烁着比往日更加耀眼的光芒。李枫的笑意,如同春风拂面,他深知,这位老兄不仅没有被重担压垮,反而在这段日子里,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一跃成为南方的大总管,掌控着东南西北四条街的命脉。朝廷的微薄利润,不过是他们宏大版图上的点缀,真正的盛宴,是他们自己烹制的。

“老哥啊,你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前线的荣耀,是你的坚实后盾;而今的成就,更是你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李枫的话语,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赵金的心房。而赵金那爽朗的笑声,则是他对这份情谊最好的回应,也是对桃源城未来无限可能的坚定信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将继续携手,书写属于桃源的传奇篇章。金满面春风,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仿佛藏着无数秘密的宝藏图,悠悠然说道:“嘿,老弟,这事儿对你老哥我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你瞧瞧,桃源城那一成的利润,嘿,比南县那整片地界加起来都厚实得多!有我赵金在这里把关,桃源城的账本啊,就像雾里看花,谁也别想摸清它的真身。毕竟,这可是咱们兄弟俩的秘密花园,外人哪有机会插一脚?”

李枫闻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神中既有惊讶又带着几分赞许:“赵哥,你这招高啊!只要咱们这边守口如瓶,桃源城的真实利润,就如同天上的浮云,变幻莫测,无人能及。都是自己人,办事就是放心!”

两人相视一笑,那份默契与信任,在空气中悄然流淌。李枫接着感叹道:“有赵哥这样的好帮手,桃源城的未来,简直是不可限量!这次回来,我真是被震撼到了,这仅仅是个一级县城,却已经散发出直逼大郡的磅礴气势。等到全城建设完毕,那利润,少说也得再翻个三番!”

赵金闻言,笑容更甚,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老弟,你这就是谦虚了。这桃源城,简直就是上天赐予的宝地,我赵金可是拼了老命也要好好经营。走,咱们进去细说,让我好好给你规划规划,咱们接下来的大动作。”

说着,李枫轻轻一扬手,指向那装饰得既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会议室,两人并肩步入。会议室内空无一人,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即将变革的气息。

赵金压低声音,开始详细阐述他的宏伟蓝图:“李枫,你知道吗?我计划在南方区域布下一张密不透风的传送网络,而桃源城,就是这张网的中心枢纽。我们要把整个南方连接起来,让桃源城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心脏。传送阵的开通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让桃源城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首先,桃源美酒自然是我们的金字招牌,但这还不够。我要让桃源城的海鲜成为餐桌上的奢侈品,让每一口粮食都承载着桃源的芬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创造一种文化,一种只属于桃源的文化,让每一个踏入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独一无二的魅力。”

李枫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赵哥,你这想法太绝了!咱们不仅要赚钱,还要创造历史,让桃源城的名字响彻天下!”

两人越说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桃源城的繁荣景象。在那里,美酒如泉涌,海鲜堆成山,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正是他们——赵金与李枫。在桃源秘境的深处,织就的不仅是翠绿欲滴的蔬菜田园,更有那轻若无物的“桃源云锦”,每一缕丝线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自然的馈赠。赵金站在那绚烂布料前,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遐想,他深知,这不仅是布料的艺术,更是智慧与资源的交响。

谈及此,赵金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在这片土地上,无论是那令人陶醉的桃源美酒,还是眼前这如云似霞的布料,无一不是集顶尖人才之力方得成就。尤其是那桃源佳酿,热销程度直逼盛夏的烈日,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即便洪三大师夜以继日地酿造,其产量依旧如同细流,难以满足滔滔江海的渴望。幸而,新晋的泉三师傅加入,如同山间清泉汇入江河,让这美酒的甘醇得以更广泛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