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同的时代,参谋一职都有不同的叫法,但实际都是一个意思。
木千羽之所以这么迟才提出这个建议,是考虑到一开始军团草创初期,根本就不用设立那么多部门。
那个时候的带兵将领,统辖的兵力不多,一个人外加一个副将,就可以管理好一支军队了。
可现在的千羽不一样了,地跨南州、望州、林州和盛州。有东西两个大军团,总兵力都超过二十万以上了,还在不断增加。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需要多个人来配合。
古话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木千羽还想过,有时候战略调整,需要把在外的将领都传召回来。
如果没有敌人进攻还好,一旦前线出现战事,这些将领又怎能轻易离开。
另外一个情况就是,要是路途十分遥远的,这一来一回都不是耽误战事吗?
木千羽的设想是,在军部下面新增一个军策司,司长由慕淑云兼任。
会议大厅交给军部,那里有地形图,方便他们工作。
军策司的人根据各军团的情报,在上面标注最新的战争动态,及时分析,让朝廷有快速反应的时间。
除了开比较大的军政会议,内阁其他成员可以选择在吏部开会。
朝廷会对吏部进行扩建,增加多一个内阁开会的地方。
军策司的人,除了司长,还增设一个副司长。
这个副司长才是真正管理军策司的人,慕淑云不必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
至于这个副司长,将由大都督决定人选。
然后,根据新增军策司的条件下。在林州的西线军团不变,汤昌杰的东线军团改为中线军团,而曾立业下辖的军团改为东线军团。
这些军团统称为大兵团,主将为大将军,再设一个裨将军(副将)。在每个大兵团下面设立一个策士府,人数上限是十人,副将就是策士府负责人。
大兵团下面的各个军团,副将同时兼任策士一职,可以增加策士人数,上限是五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