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叹道:“若楚国真有此物,可以安国家,不谷有何吝惜?”
沈尹华着重地道:“和氏之璧!”
楚王不吭声了,和氏之璧自从楚文王时期正式面世,三百多年来,一直被历代楚王视为珍宝。
而此刻,要将此宝用来贿赂汉王,楚王确实有些不忍。
沈尹华进一步劝道:“国家安,方为宝。大王三思。”
最后,楚王熊商牙一咬,脚一跺,准了!楚国国宝和氏之璧,被使者小心翼翼地包好,千里迢迢地送往长安。
汉王俱酒终于看到了名满天下的和氏璧,心中大喜。或许战国时人尚未认识到此物重大的象征意义,但在后世,人们认为只有拥有了传国玉玺的君主,方能称之为正牌皇帝;而无此玺而登基者,则被讥讽为“白板皇帝”。
立即命人对此璧精研细磨,在上面雕刻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大汉传国玉玺乃成。
既然楚国拿出了应有的诚意,汉王同意了与楚国进行谈判的要求,江牟代表汉国与楚使进行了多轮谈判,并提出了数条谈判条件:
其一,芈王妃在郢都失踪,其事确凿无疑,楚国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着汉楚友好的原则,双方约定共同寻找芈王妃的下落,若芈王妃不能安全回到长安,汉国保留进一步追究的权利。
其二,赵国余孽赵雍,乃是汉国大敌,有此贼在,汉楚永无宁日。故必杀赵雍,汉楚方盟。否则,免谈!
其三,楚国撕毁汉楚三次会盟条约,带头进攻汉国函谷关,造成极大的伤亡。楚国应予汉国铜五万斤,粮五十万石,丝、麻、漆、锡等物不菲。总之,江牟那叫一个狮子大开口。
如此重大的事情,楚使也不敢擅自做主,立即飞马回郢,请示楚王。
汉王听闻楚使出了函谷关,一阵冷笑:“卫鞅,汝记一下,朕做如下部署。”
卫鞅恭敬地拿出小本子,屏气凝神,全神贯注。
“命令:锦衣卫邓陵子,设法将谈判内容传到宛城,务必要使赵雍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