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野兽被困住了尚要挣扎,更何况得袁绍手上的大军。”高顺回应说,“如果鲁肃的军队不动,袁绍绝对不可能渡河,我们根本没有半渡而击的机会。时间如果拖的长久了,袁绍失去了渡河回到冀州的可能性,那么他必然会和之前所说的一样,和我们决一死战,这时候的袁绍没有了退路,没有退路的敌人要么如同项羽一般破釜沉舟,要么就地溃散,我观袁本初此人,用人用兵颇有章法,虽然不及秦王,但也算的上一时的豪杰,恐怕...”
高顺的话语还没有说完,就有军中文书到来,原来杨奉和潘凤两人看到袁绍兵退,率军袭击了袁绍留在黄河南岸的“疑兵”。
那些“疑兵”得知袁绍已退,自然没有任何的战心,没有经过多少抵抗,就溃退的溃退,投降的投降,杨奉和潘凤两人更是在营中缴获了大量的军资,而杨奉和潘凤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秦王真非常人哉!”当众人看到了杨奉和潘凤两个人的战报,不由发出了感叹。
虽然他们都觉得秦王肯定不怕袁绍,但是在不利的情况下发动决战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用秦王的命和袁绍搏命,这样的事情怎么看都是不划算的。秦王的地位可是比袁绍高很多。
现在,袁绍退走了,他留下了大量的军资,而且他留下的“疑兵”也被轻易的歼灭了,怎么看这都是一场大胜。
用较小的代价获得如此大的胜利,古之名将莫过于此。
而毕其功于一役这样的事情,天时地利与人和缺一不可,所有人都没有如此的奢望。就连秦王也经常说:“胜利这样的事情赢八分刚刚好,如果赢到了十二分说不定灾难就会降临,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董仲颖还剩下半句话没有讲,“如果赢的太过分,说不定对方就会顺着网线找过来打人。”
当然,乘胜追击这样的事情董仲颖的手下可是没有一个人会忘记。
“秦王,现在鲁子敬大破了张合,曹操和袁绍联军刚刚退回冀州,军心还没有稳定,此刻是我们进攻冀州甚至是北方的大好时候。”徐晃建议说。
“秦王,末将请命!”这是高顺。
“秦王,末将愿意立下军令状,来贯彻上天的意志。”李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