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的话引起了一众重臣们的思考,现在辽东确实是为各级将校所把持,这个问题虽然是朱载坖先提出来的,但是阁臣们一想确实是个问题。
现在朝廷在辽东虽然有巡抚、巡按,但是并没有州县,实际上辽东仍然是在这帮军头手中,大明的卫所,从指挥使以下,基本都是世袭的,辽东就更是如此了,甚至很多指挥使都是父传子、子传孙的,这对于朝廷对于辽东的控制是极为不利的。
这些军头们把持了卫所的一切事物,朝廷很难得知其中的实情,平时无事倒是无所谓,但是一旦有变就麻烦了。不光是朱载坖,连阁臣们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前由于辽东一向安稳,所以朝廷对辽东更多的是放任的状态,只要辽东安稳,不出事,朝廷也赖得管辽东的情况。
但是现在显然是不能不管了,无论是打来孙还是女真,都是不稳定因素,朝廷现在必须有所反应了,要加强朝廷对于辽东的控制,朱载坖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将辽东内地化,和内地一样,设立州县,派遣官员,除了辽东都司之外,和内地各省一样设立藩司、臬司,以及兵备、督粮等道,用以加强朝廷对于辽东的控制,将辽东军阀化的苗头加以扼杀。
对于朱载坖和阁臣的想法,马森当然是表示反对的,因为现在确实比较空虚,朝廷刚刚大战过,赏赐的银子都还没有着落,大规模移民肯定是不现实的。
但是朱载坖认为不管现在朝廷有多困难,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先将适宜移民的地方勘察好,以备日后移民,朱载坖考虑的主要是两个方向,第一是辽南的旅顺、大连,主要用于安置山东的流民,第二就是广宁、抚顺、沈阳等地,用以安置河北等地的流民,现在勘察地方花不了多少银子,所以此事被立即下达给蓟辽总督汪道昆和辽东巡抚侯汝谅。
同时就是女真各部的问题,朱载坖和阁臣们商量之后决定,继续保持对王台的支持,同时支持尼堪外兰在原来觉昌安的地盘上发展,对于王兀堂,则要有所防备,既要安抚王兀堂,使之短时间内不能作乱,也要对其加以防备,不能让其做大,至于具体怎么办,朱载坖决定放权给汪道昆,由他临机决断。
同时还有朱载坖亲自交代的两件事情,其一就是对于觉昌安所招募的生女真和索伦兵,朱载坖很感兴趣,这帮人悍不畏死,骁勇善战,是当炮灰的好材料,既然觉昌安都能用,朱载坖也要试着招募一下,为大明所用。
其次就是这个努尔哈赤到底在何方,朱载坖的要求很简单,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朝廷的上谕下达之后,汪道昆就召集戚继光和一众女真酋长们,要求他们协助大明寻找努尔哈赤的踪迹,不管朱载坖为什么对他感兴趣,现在努尔哈赤是朱载坖点名要找的人,那就必须找到,汪道昆很怀疑,又女真部落的人暗地里收留了他。
汪道昆毫不客气的说道:“本部堂有言在先,若是私藏逆犯,现在交出,本部堂既往不咎,若是执迷不悟,一旦天兵降临,就是阖族之诛,觉昌安就是例子,本部堂限尔等三日之内,交出逆犯!”
现在对于努尔哈赤一个小孩,确实是不知道他在何处,汪道昆只得诈一下这些女真酋长们,因为他们窝藏逆犯的可能性最大,尤其是王兀堂,他本来就是建州女真,和觉昌安还有姻亲关系,收留努尔哈赤,确实是有动机的。
戚继光则是直接问道:“王指挥身为建州卫指挥使,提兵坐观成败,本帅得知觉昌安和王指挥倒是有些姻亲,你说努尔哈赤会不会就在王指挥的地盘上。”
这可是要命的事情,尤其是从戚继光的嘴里面说出来就更加令人可怕,现在谁不知道,这个看起温文尔雅的大名提督,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建州左卫现在剩下几个男丁?一部的男人不是变成了官军的首级,就是四散而逃,剩下几百幼童,正准备被戚继光送到京师去接受小手术,然后开启崭新生活。
戚继光认为努尔哈赤可能藏在王兀堂的部落中,这可不是小事,万一戚继光就以此为由,准备再找王兀堂借点东西怎么办?
王兀堂赶紧跪下,说道:“部堂、军门,小人对大明的忠贞,天地可鉴!绝不敢收留叛逆。”
汪道昆笑着说道:“王指挥严重了,本部堂看来,也许是下面哪个小部落,不知天威,私自藏匿逆犯,也未可知嘛。王指挥还有王都督回去之后将陛下的意思晓谕诸部,本部堂还是那句话,三日之内交出来,既往不咎,一旦被本部堂查知,阖族之戮,就在眼前,尔等自去查问吧!”
王台、王兀堂走后,汪道昆对戚继光说道:“戚帅,你怎么看?”
戚继光说道:“部堂,以标下之见,努尔哈赤只要没有死在乱军之中,就应该在王兀堂处。”
戚继光认为,努尔哈赤现在只有可能有两个下场,要么死在了乱军之中,要么就在王兀堂处,努尔哈赤虽然年幼,但是又不傻,他很清楚王台和大明关系密切,他要是逃亡王台处,难保不被他送交大明,只有王兀堂既是建州女真,又和他们觉罗部有姻亲,可以庇佑他。
而且觉昌安明知大明大军压境,难道会不给自己的子孙留一条后路吗?显然不太现实,所以戚继光认为,努尔哈赤很有可能就在王兀堂处。
汪道昆想了一下,令王台去查问他俘获的这些建州部的女人们,看有没有人知道努尔哈赤的下落,然后命戚继光派出尖哨,严密监视王兀堂部。
而王兀堂回到自己的部落中,一个人在其中焦急的踱步,思考着对策,很显然,今日汪道昆和戚继光已经对自己起了疑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