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皇帝明智

虽然殿试排名最终会根据会试成绩,但也不排除有排名落后的贡生逆袭的可能性。

或许是因为林蒙近期风头太盛,尤其是对读书人们而言,当初不少读书人曾为他所困,苦不堪言。

因此,此次殿试备受瞩目。

会试第四名的王守仁,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至少,赌坊对他的关注达到了空前高度。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许多人迫切希望有人能打破林蒙垄断科举神话的局面。你一个南和伯府的公子,凭什么就能在弘治十二年的抡才大典上一枝独秀?

然而,更深层次地分析,这并非没有道理。

欧阳志三人,以及唐寅、徐经,前者家境贫寒,后者虽出身富户,但临场应变能力都稍逊一筹。

而王守仁却不同,他曾四处游历,父亲是状元,与李东阳交好,结识的人都是朝廷重臣。如今,他的父亲王华,地位显赫,与杨廷和一般,是炙手可热的人物。甚至有人认为,王华未来必将成为封侯拜相的大人物,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殿试所考的,不再是八股文,而是策论。

所谓策论,便是朝廷向考生提问,考生以书面形式进行“奏对”。这里的学问,已不仅限于四书五经,更考验着考生的应变能力和对时事的洞察。

王华对儿子的这场殿试充满了关心。

说实话,他可不想在儿子身上丢脸。身为状元、朝廷大臣,儿子怎能连策论都考不过别人呢?

因此,一大早,他准备去当值,却见书房里灯光依旧亮着。这令王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意。

在这不平凡的往昔时光里,我的儿子虽曾轻狂浪荡,但至少在最后一刻,他懂得了临危不惧,拾起书本,奋力一搏。

身着盛装的他,缓缓踏入书房,推门而入,眼前便是一幅王守仁挥洒笔墨的生动画面。

王守仁的头发略显凌乱,头上的儒巾歪斜,眼眸中布满熬夜的疲惫,宽大的袖子沾满了未干的墨迹,宛如一位刚从战场归来的战士。

王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欣慰的微笑,赞许道:“好,真不错,太好了!”

走近一看,书桌上摊开着一纸,上面赫然是王守仁亲自挥毫泼墨的“知行合一”四个大字。笔势如龙腾虎跃,字形如凤舞九天,这草书不仅继承了王华的真传,更彰显了王守仁独特的神韵与气魄。

而这“知行合一”四字,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力量,让人不禁为之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