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宰执大臣认为,濮王赵允让既为生父,宋英宗应当称其为皇考。
但司马光、王珪等两制官员则认为,濮王只是王爷,宋仁宗才是先皇,宋英宗继承的是宋仁宗的位置,顶的便是宋仁宗儿子的名号。所以从礼制上说,宋英宗理应称呼濮王为皇伯考。
也就是说,宋英宗得管自己的亲生父亲为大伯。他受不了,眼见宰辅大臣和两制官员争论不休,宋英宗把心一横提出廷议此事,让文武百官一起参与讨论,史称濮议。
这下可好,把台谏那群二愣子惹出来了。
所谓台谏,是指御史台和谏院,也就是封建时代的纪委和监察部门。台谏皇权特许,上可监督帝王,下可纠察百官,主要的职责就是鸡蛋里挑骨头。这帮二愣子一有宋太祖不斩士大夫和言官的祖训,二得宽和的宋仁宗纵容,于是无事不敢谏,而且不怕死。就连皇帝和宰相见到他们,也不得不忍让三分。
宋仁宗尸骨未寒,宋英宗刚刚即位,就不认先皇为父,这还了得?台谏官员们打着鸡血上场了。
同知谏院蔡伉痛哭流涕,声称濮王的名分关系国家兴亡和人伦大防,劝谏宋英宗为国家社稷着想,一定要认真处理。
御史中丞贾黯更厉害,他人都快要死了,还在关心国家大事。他临终前留下遗书,再三奏请宋英宗一定要称生父为伯父,不能寒了先皇之心。
他们的火力不仅瞄准了皇帝,还纷纷向韩琦、欧阳修等宰执重臣开火,轮流上阵弹劾他们为取悦皇上而首开邪议,是卑鄙小人。
宋英宗和韩琦被骂懵了,等他们醒过神来时,突然想到了关键人物曹太后。只要争取到她老人家的支持,大事可定。
但曹太后是宋仁宗的妻子,当然站在丈夫一边。她亲自起草诏书斥责韩琦等人,顺便也问了一个关键问题:我是宋英宗嫡母,如果他认濮王为父,那我算是谁的老婆?
宋英宗卡壳了,韩琦也不敢吱声了。亲父已逝,嫡母还在,宋英宗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忠孝两难全。
罢了,不议了。
当然,不议论不代表放弃立场,而是准备搞一言堂。
宋英宗和韩琦、欧阳修开了个三人会议,议定濮王为皇考,由欧阳修书写两份诏书,同意宋英宗称呼亲生父母为“亲”。同时,赵允让称皇,他的三位夫人,其中包括宋英宗的生母任氏并称为后。在此加上特别说明,这个皇和后,绝非皇帝和皇后。
两份诏书一份交给皇上签字,一份交给太后签字。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曹太后居然不声不响地在诏书上签下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