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寒浞灭夏

烘炉记 一棹碧涛 2806 字 4个月前

寒浞高坐在王座之上,目光凝重,思绪翻腾。虽已称王,但他深知这王座之下的根基尚不稳固,他所占的不过是夏朝的半壁江山而已,夏王相一日不灭,他这王位便如坐针毡。

寒浞的原配夫人姜蠡,此刻正站立在一侧。这位北方来的女子,身材魁梧健壮,眉眼间透着英武之气。想当年,寒浞征讨东夷,金戈铁马之中,他与姜蠡相遇。那是一场激烈的战斗,姜蠡英姿飒爽,身手不凡,让寒浞心生爱慕。而姜蠡亦为寒浞的智勇所折服,率本部族归降。国君后羿赐婚,那场盛大的婚礼,至今仍历历在目。

他们的爱情结晶——长子寒浇和次子寒戏,已逐渐成长为可独当一面的勇士。寒浇豹头狼眼,虎背熊腰,战场上的他犹如一头凶猛的野兽,势不可挡。寒戏身长体壮,力大如牛,每一次冲锋都能让敌阵颤抖。

“夫君,如今局势未定,我们当如何应对那夏王相?”姜蠡打破了寒浞的沉思。

寒浞微微皱眉,“吾已派人密切监视夏王相的动向,然我们当下力量尚不足以主动出击,唯有加强防备,整军练兵。”

姜蠡点头,眼神坚定,“夫君放心,我儿寒浇与寒戏皆勇猛善战,必能为夫君分忧。”

时光荏苒,寒浇与寒戏在十几岁时便已开始领兵驰骋沙场。寒浇凭借着机敏的头脑和勇悍的武力,屡次破敌,声名远扬。寒戏则以其惊人的力量,在敌军中撕开一道道缺口。

然而,寒浞心中的忧虑并未减少半分。夏王相的存在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不知何时会落下。

华夏历 623 年的春天,大地刚刚从严寒中苏醒,草木焕发出嫩绿的新芽,然而,战争的阴霾却笼罩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空。

夏王相,这位雄心勃勃的君主,联合了诸侯斟鄩氏和斟灌氏,挥师直指寒国。三路大军旌旗蔽日,军容威武,带着必胜的决心踏上征程,喊杀声震天动地。

寒浞,寒国之主,一位精明且深谋远虑之人,对于夏王相的来犯,他早有防备。当夏军气势汹汹地逼近,寒浞沉着冷静地调兵遣将,布置防线。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寒国的存亡,更关乎他的理想与抱负。

相的军队在寒国城下虚张声势地喊杀了几天,试图以气势压倒寒军。然而,寒浞精心布置的防御工事犹如铜墙铁壁,让夏军无从下手。两军对峙月余,期间,战场上的紧张气氛仿佛凝固在空中,每一刻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夏王相望着久攻不下的寒国城池,心中渐渐泛起焦虑。军粮的消耗,士兵的疲惫,以及诸侯之间微妙的矛盾,都让他感到压力重重。最终,相无奈地下令撤军,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只留下一路的尘埃和失落。

寒浞站在城楼之上,望着远去的夏军,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松懈。他深知,战争的威胁从未真正离去,唯有不断强大自身,才能确保寒国的长治久安。

于是,寒浞决定继续征招青壮年入伍,扩充军队。在征兵的过程中,他亲自选拔英勇之士,严格训练,将寒军打造成为一支精锐之师。同时,为了让士兵们无后顾之忧,寒浞还改善了军队的装备和待遇,提高了他们的士气。

不仅如此,寒浞明白,民心向背才是国家稳定的根本。他推行了一系列削富济贫、减轻赋税的政策。在那些曾经被富人垄断的资源面前,寒浞毫不留情地进行重新分配,让平民百姓也能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赋税的减轻,更是让百姓们的生活压力骤减,家家户户都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在寒浞的治理下,寒国的农业逐渐繁荣起来。田野里,麦浪飘香,谷穗饱满。农民们辛勤劳作,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丰收的到来。商业也随之兴旺,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城市里,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而安稳,对寒浞的感激之情也日益深厚。

然而,寒浞并未满足于眼前的成就。他深知,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在这个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召集了群臣,共商强国之策。在朝堂上,大臣们各抒己见,为寒国的未来出谋划策。

寒浞目光坚定,心中已经描绘出一幅宏伟的蓝图。他要让寒国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国家,让百姓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为此,他日夜操劳,勤勉政事,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寒浞独自站在宫殿的高处,俯瞰着灯火辉煌的城市。微风拂过,他的衣袂飘飘。此时的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华夏历 634 年,秋风萧瑟,寒浞在两个儿子寒浇和寒戏的支持下,率领着虎狼之师,向着夏朝的领地如狂飙般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

夏朝的边域,在那风平浪静的表象下,暗藏的是夏后氏族民的安逸与懈怠。谁也未曾料到,寒浞的兵马会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像幽灵般出现。马蹄声、喊杀声瞬间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夏后氏族民们惊慌失措,匆忙应战,然而为时已晚。

小主,

寒浞的军队似汹涌的潮水,迅速淹没了夏朝的防线。他们掠夺了大批的财物,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满满当当地堆满了一辆又一辆的马车。同时,还捉获了许多百姓,哭泣声、哀求声在风中飘荡,但寒浞的心却冰冷如铁,他把这些夏朝的百姓全都赏赐给了他的大臣做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