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当然知道教阅房的重要性,虽说承旨只是正五品,权力却是不小。说是掌管禁军的演练,实则就是有调兵之权,更何况还有财权和监督驿站之责。
他只是稍作思考就缓缓摇头,显然对文彦博提议的人选不太满意。随即,又看向站立一旁的三司使。
在三司使提议了人选后,赵祯又不置可否的看向中书门下的大佬。
只可惜,诸位相公提议的几个人选里面,赵祯没有一个中意的。
由此,他不得不把视线放在一众勋贵身上。
在赵祯兜兜转转问了一圈后,终于看向了济阳郡王曹佾。
“曹爱卿,朕知道你一向有知人之明,不知承旨一职,可有合适人选?”
曹佾有心推荐一名与曹家交好的官员,可刚要开口,就想起了昨晚闺女的叮嘱。
他思忖片刻,就出班说道:“官家,教阅房承旨一职,虽说官职不高,可责任重大,其既掌兵权,又握财权。臣思之再三,以为非是亲近可靠之人不能胜任。”
随着话音落下,在场众人一个个眼神乱飞,嘴角也不自觉的翘起。在所有人看来,对方前面说的都是废话,归根到底只有那四个字——亲近可靠。啥是亲近可靠,言外之意不就是说你曹家自己吗?皇亲国戚啊!这世间,除了几位被官家猜忌的赵氏郡王,可就属你们曹家与皇家关系最近了!
在众人腹诽曹佾的同时,赵祯的脸上也露出一丝不屑神情,随即就用别有意味的眼神打量对方。
“哦?济阳郡王说的似乎有些道理。那不知,你觉得谁最适合担当此任?”
曹佾可谓是伴驾多年,又怎么会听不出官家话语中的暗讽味道。心里不由得埋怨起闺女来。
这臭丫头,不是坑爹吗?还说是为了曹家好,我怎么看不出来!
念及至此,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回官家的话,曹家男儿,善军武,而拙文墨,实在没有合适人选。”
说到这里,曹佾觉得,还是解释一下的好,随即补充:“臣,刚才说的那些话,也只是好言提醒,并没有其他意思,还请官家明察。”
赵祯见对方真的没有保举任何人,而是出于好意才提醒自己,只觉得自己枉做小人了。当即老脸一红,不得不用咳嗽缓解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