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那晚不宣而战之后,日军再一次对济州岛实施了夜袭,以此为开端,华日两国陆海军队围绕对该岛的争夺,展开了一系列立体化的恶战。
由这一系列战斗共同构成的“济州岛战役”,所历时长几乎纵贯整个“华日战争”,并且发展为战争期间最为重要的,具有决战性质的战役。
正因如此,随着“济州岛战役”的不断深入,不但逐渐吸引来华日两国民众的重点关注,还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
鉴于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和重要性,许多西方人不由得联想起16世纪中叶的,欧洲基督教骑士团抵抗奥斯曼帝国对马耳他岛的入侵,并取得了最终胜利的“马耳他之围”。
因而从此以后,便常有人把济州岛称作“东方马耳他”。
只是,在这场战役刚起的这一晚,华日双方的官兵们还都不知道,自己为之血战的这个岛屿,将来还会得到这样一个称谓。
却说第五分舰队司令官陈沅杰,因手下的战舰在开战时便遭到损失,且始终未能得到增援,在面对四周需要防御和警戒的广阔海域时,不禁颇有些捉襟见肘之感。
无奈之下,他只得将麾下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支队打散编制,重新组成了四支小编队,布置于各紧要之处。
其中“南昌II”号轻巡洋舰带领“马腹”号和“蜚兽”号驱逐舰为一队,负责济州岛西北方向的警戒,重点巡防济州机场临近的海面。
轻巡洋“西安”号,与驱逐舰“飞鼠”号和“朱獳”号结为一队,这三舰被部署于岛南海域,担负那边的巡视和西归浦海面的警戒。
“苏州II”号轻巡洋舰和“朱厌II”号驱逐舰两舰结伴成队,在岛东海面承担着面向日本方向的哨舰任务。
余下各舰为,由四艘“天津”级轻巡洋舰组成的整支巡洋舰第十四支队,以及“帝江II”号、“毕方II”号、“何罗II”号和“巴蛇II”号四艘“瞿如II”级驱逐舰。
这八舰在一处,由陈沅杰直接指挥,集结于济州港口一带海面,成为第五分舰队最后的战力,应对全局,随时接应其他小队。
经过陈沅杰如此安排,基本实现了对济州岛周边的重要海域的布控,只不过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原本被认为是处在最后方的“南昌II”号小队,反倒因日本舰队的包抄来袭而最先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