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羌的灭亡,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席卷了整个草原,将河套平原上曾经称霸一方的大幕羌瞬间吹散,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这场由华军掀起的狂风并未因此停歇,反而以更加猛烈的态势,将漠北的局势搅得天翻地覆。
站在狼居胥山之巅,华朝的三位将领——黄忠、吕布、张辽,俯瞰着这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他们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看清未来的道路。
平定羌胡之乱并未让他们沾沾自喜,反而让他们以更加谨慎的态度来筹划接下来的行动。因为,他们深知,皇帝张循已经不再信任北方的游牧民族,决心要彻底解决北方的隐患。
为了保障华军在漠北的长时间滞留,数量充沛的保暖皮衣、皮靴、帽子、手套以及罐头、干粮等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送而来。然而,他们也明白,任何中原士兵在漠北的寒冷气候里待久了,都难免会产生厌战情绪。因此,他们必须尽快想出彻底平定北方草原隐患的办法。
“我们必须想法子彻底平定北方草原的隐患。”黄忠抚着长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深知,只有彻底平定北方,才能确保华朝的边境安全,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吕布点头表示赞同,他的眼神如同他手中的方天画戟一样锐利而坚定:“正是如此,我们既然已经深入漠北,就不要满足于仅仅平定大幕羌。我们应该乘胜追击,一次性解决鲜卑的隐患。”
张辽则显得更加沉稳,他思索片刻后缓缓说道:“平定北方是皇上定下的大战略,我们身为臣子,自当竭尽全力去完成。但这里距离首都太远,我们已经接不到皇上的锦囊妙计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小心行事,谨慎决策。如果能够说服部分鲜卑头领主动归附华朝,那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三人商议之后,决定派出斥候开始打探情报,寻找那个最容易归附华朝的部落首领,争取将其拉拢过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密切关注着拓跋鲜卑的动向,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故。
在漠北龙城,拓跋鲜卑的王庭内,首领拓跋力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抉择。他的部落原本在漠北过着平静而自在的生活,然而华军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份宁静。
虽然华军声称只是在追击大幕羌的残兵败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过是他们的借口而已。大幕羌首领盛吉已死,大多数残兵败将也已投降华军,即使有逃脱的,也寥寥无几。而华军却数万铁骑滞留在漠北,其目的显然并不单纯。
面对华朝数万铁骑的强势压迫,拓跋鲜卑的族人感到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他们虽然勇猛善战,但在武德充沛的华朝面前,却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几年前,华朝就推翻了强大的汉朝,还灭了匈奴,如今他们的铁骑又踏上了鲜卑的土地,这让拓跋鲜卑的族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单于,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下属部落的首领忧心忡忡地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仿佛已经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拓跋力微沉默了片刻,眉头紧锁地思索着对策。他知道,此刻的抉择将决定整个鲜卑民族的命运。他不能让自己的族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也不能让鲜卑的荣耀和尊严被践踏。
思索良久后,他终于艰难地开口说道:“我们鲜卑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曾经将匈奴人驱赶到西边去,北方草原理应是我们的天下。如今华朝咄咄逼人,我决定跟他们摊牌,让他们离开我们的土地。如果他们不肯退去,那我们就决一死战,扞卫我们的家园和尊严。”他的语气中透露出无奈与决绝,仿佛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然而,开战的决定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有人义愤填膺地支持跟华国开战,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太过冒险。他们认为华国军容强盛、兵强马壮、装备精良,比汉朝更加令人恐惧。鲜卑与之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他们主张与华军和平谈判,以送一些牛羊战马作为贡品为代价,请华军离开鲜卑的地盘。
这场争论在拓跋鲜卑的内部持续了数日之久,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最终拓跋力微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地决定跟华军强硬摊牌,以此来维护他作为鲜卑王的尊严。
他深知这样做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他已经别无选择。作为鲜卑上百万族人的单于,他不可能未战先怯、主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