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在经过俾斯麦的鼓动和催促后,奥地利和普鲁士达成一致。
奥地利军队继续连同普鲁士军队向丹麦人进攻,除非丹麦政府答应两个公国的完全独立。
丹麦人当然不可能答应,失去石勒苏益格也意味着失去丹麦领土的三成还多,丹麦国内的民族主义者绝对会把内阁政府扣上卖国贼的帽子。
相较于不战而降,战败明显更能打动丹麦人民的同情,不是政府不努力,是德国人太卑鄙。
丹麦政府拒绝了德意志诸国的条件,于是,联军的战争机器再次发动。
3月8日,在接到国内命令后的奥地利帝国陆军率先发动了战争,并且赢得韦伊勒战役的胜利。
3月15日,丹麦海军宣布封锁普鲁士海岸,海军下场参战,新成立的普鲁士海军应战。
双方海军舰队于亚斯蒙德海域开始了激烈交火,彼时的普鲁士海军建立不久,丹麦却是北欧地区的传统海军强国,双方交战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两天后丹麦海军在亚斯蒙德海战中取得了战术性胜利。
羸弱的普鲁士海军根本不是丹麦海军的对手,丹麦牢牢掌握制海权,但是普鲁士海军保留了有生力量,没有被全歼。
同日,普鲁士陆军也对丹麦军队设置在迪博尔的新阵地发起攻势,普鲁士首先调动炮兵对迪博尔阵地大规模炮击,随后陆军在炮火掩护下进攻。
面对凶残的普鲁士军队,丹麦新指挥官自然不敢重蹈梅萨将军的覆辙,这次没有选择撤出战场,丹麦人靠着顽强的毅力一天内多次打退普鲁士人的试探性进攻。
但是,这次的交火只是一个前奏,普鲁士军队的大招尚在蓄力。
一个月后的4月18日,迪博尔战役爆发,在经过几十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普鲁士发动总攻,几百门火炮同时攻击迪博尔阵地,顶着丹麦海岸线附近停泊的赫罗尔夫号的舰炮的火力,向迪博尔猛攻。
作为丹麦旗舰的赫罗尔夫号显然没法阻止普鲁士人的陆上进攻,只能暂缓普鲁士军队的推进速度。
在火炮覆盖性的打击下,丹麦人只能缩在工事中,普鲁士人抓住时机,依靠人力优势,向迪博尔进发。
渐渐的,冲锋在前的先头部队就摸上了迪博尔阵地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