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比市价低,而且还要商人出运费,把产品送到利国务的仓库。
杜钰想留太子吃饭,朱铭简单逛了一圈,问了许多基础问题,就急匆匆坐船走了。
杜钰带人跪送船队离开,感慨道:“真是圣明太子啊!”
一连经过十多家民营冶铁场,船队终于来到利国镇,这里全是官方机构,军械厂同样设在附近。
哐哐哐哐的声音不绝于耳,到处都有炉子在冒黑烟。
军械厂的管事张成也来拜见,并带着朱铭去各处查看。
“那边是专门造火器的,”张成指着西北边说,“已造出火铳三百余支,熟铁锻炮三门、生铁铸炮六门。另外,太子递来的‘铸炮铁模法’,铸炮工匠也已经掌握,几天时间就能铸成炮管。但是……”
“但是什么?”朱铭问道。
张成说道:“铁模铸成的炮管,多为白口铁,脆裂而不坚韧。想要不炸膛,炮管就要铸得更厚,还要用熟铁在炮身多箍铁环。这样造出一门炮,大约要一个多月,而且会非常巨大笨重。”
朱铭又仔细询问,基本了解了情况。
铸炮铁模法是晚清出现的,但其技术战国时代就有,只不过当时用来浇铸马车的零部件和箭簇。
优点非常明显,铸造时间短,炮管只需几天就可成型,不用像泥模法那样要阴干三四个月。而且铁模可以反复使用,大大节省了铸炮成本。造出来的火炮匀称光滑,砂眼极少,可提高火炮的稳定性。
缺点就更明显,炸膛风险很高。为了防止炸膛,必须加厚炮管,外面的熟铁箍也要多加几道。铸成之后还难以打磨,一旦浇铸时出现问题,就只能报废了重铸,强行制作将大大增加炸膛风险。
也就是用一个多月时间,省去大量成本,造出一门重量堪比攻城炮,威力却如野战炮的粗笨火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铁模做出来了?”朱铭问道。
张成回答:“堪用的铁模,足足做成三副。”
朱铭吩咐:“接下来两年,全部用这种法子铸炮。锻铁的工匠,全部调去制作火铳!”
张成说道:“以现有的铁模数量,如果浇铸时不出差错,可保证40天内铸造三门火炮。”
现在不管那许多了,笨重的问题可以忽略,多多搞出火炮跟金人对垒,后勤运输再想想办法就是。
此类火炮,其实更适合做为岸防炮和城防炮!
晚清时候的海防炮,几乎清一色这玩意儿。
朱铭带来的炮手,被派去认真检查已造好的火炮,火枪手也去测验徐州生产的火铳。
很快他们就回来报告,说这里的都是好货,比四川出产的更为优良。
这是极为正常的结果,利国镇在极盛之时,仅冶铁工匠就有四千人。再加上矿工、锻造工匠、苦力搬运等等,所有工人的总数有一两万。
家家户户都跟铁打交道!
现在又严格了质检环节,每一个零件都有相关责任人,最严重的处罚是直接砍头。
视察完火器厂,朱铭又前往盔甲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