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是宫本家的人

阎广坤的事,一定是哪里出了变故。

否则,那边的红党应该是有办法将他弄出来的。但是怎么又转到上海滩了呢?

上海滩这边的红党是暂时没办法救人吗?

李伯齐为什么要插手?

疑惑。

不过,张庸懒得深究。

他的态度是一如既往的。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拉倒。

绝不强求。

从来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

具体到这个事情上也是,能救就救。救不了也没办法。

阎广坤是红色的人,就算是自己没办法,红色也会有办法的。红色那边,人才济济,无所不能。

“少龙,我们去哪里?”

“你们都调查到了什么情况?说来听听?”

“我们挖地三尺,将宅院的前后三任主人都找到了。但是,他们都说不清楚此事。”

“武器埋藏时间应该不超过一年。最后一任主人是谁。”

“最后一任主人叫孟艳华。是个女人。但是已经死了。”

“死了?”

“民政署和警察署那边,都有死亡存档。已经注销户籍。”

“没有其他人了?”

“没有。她一直孤身一人。没有亲戚。死了以后,还是邻居帮忙发丧的。因为遗产没有人继承,到底应该如何分配的问题,还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知道。”

“是吗?”

张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既然调查得如此详细,应该是没什么疑点了。

“有个事……”

李世群忽然欲言又止。

张庸好奇的看着对方。

罕见啊!

这个家伙,居然会欲言又止?

之前,李世群这个家伙好像从来都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吧。

如果不想说,他干脆不会开口的。

今天有点奇怪啊……

“什么事?”

“巡警曾经接到报告,说那个宅院曾经半夜闹鬼……”

“没有鬼。肯定是假扮的。可能就是埋藏武器的人。”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因为没有掌握到具体的情况,所以,这条线索,只能是暂时挂起来。”

“没有其他了?”

“有个胆大的,曾经跟着所谓的鬼到了延平路一带,然后发现鬼消失了。”

“你们去了延平路没有?”

“去了。还清查了所有人的身份。没有发现异常。”

“我去看看。”

张庸抖擞精神。

林蔚亲自找上门,肯定得做做样子。

这个延平路,是个疑点。

什么闹鬼,都是人为的。

如果真的有人假冒什么鬼神吓人,估计也是住在延平路附近的人。或许就是幕后主使。

“好!”

谷八峰立刻行动。

他在前面带着宪兵开路。一路风驰电掣。

很快到达延平路。这里算是郊区。房屋不多。零零散散的。可能有一百几十户人家。

从建筑风格来看,都属于寻常人家。

就是没啥钱。

“我们仔细查过了。一百三十七户。总共五百三十二人。”

“好像人丁不是非常兴旺?”

“都是外来户。不是金陵本地人。都是外地逃难来的。有的祖上也阔绰过。但是后来家道中落,于是只能辗转迁徙到这里。大部分都是打零工过活的。”

“都核对过了?没有遗漏的?”

“没有。所有人,我们都核对过了。”

“包括没有户籍的?”

“这……”

谷八峰和李世群面面相觑。

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

怎么说呢?没有户籍,就是黑户口。肯定没办法查啊。

没有户籍的,你也不能说他就是这里的人。他跑了,也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户籍管理本身就是很松懈的。

如果伱不去主动登记的话,也没什么损失。

张庸同样疑惑。

好像自己猜错了。没有红点。

延平路范围内,没有红点。换言之,就是没有日谍。

怎么办?

进去看看。结果……

一个路牌引起了他的注意。

是107电车路牌。

很古老。很破旧。

但是,确实是107电车路牌。

他情不自禁的抬头。但是没有看到电线。

疑惑。

不对啊!这里没有架设电线啊!

没有电线,电车就无法开行。可是,这里为什么会有路牌呢?

“这是……”

“哦。这里以前曾经有电车到达。后来电车公司将线路撤了。电线也收回去了。”

“最近的路站是在哪里?”

“两三百米之外吧。从延平路中间的巷子穿过去,很快的。但是中间有条河汊分隔。”

“巷子?河汊?带我去。”

“好。”

谷八峰以为发现了新线索,十分积极。

李世群也是快速的跟上。

一行人来到延平路的中间,这里果然有一条巷子穿过去。

顺着巷子往前走,转弯,下坡,又上坡。看到一条河汊。

不大。能徒涉。中间有座石桥。

从石桥上面走过去。再上坡。眼前的情况顿时不同。这边的街道比那边热闹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条河汊,一座石桥,分隔了闹市区和郊区。

又是从狭窄的巷子里面穿出去。发现这边就是金平路。算是闹市区。人来人往。相当的繁华。

张庸随眼一看,就看到了107路电车的路牌。

得,基本上可以肯定,那些假冒鬼神的家伙,就是从这里下车,或者上车。

他们就是从背后的石桥,走到延平路,然后去“闹鬼”的。

这帮家伙,还真是不辞辛苦。跑那么远。

但是,线索到这里。基本上也断了。为什么?因为107路电车线路好长,根本无法排查。

除非……

“你们吃粉不?”张庸忽然问道。

“什么?”谷八峰没反应过来。

张庸补充,“嗦粉。螺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