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建武二年,因政绩突出升为东源府同知。 建武五年,被调入京城任户部司度主事,建武八年转任吏部清吏司主事。 建武十二年,永嘉府尹出现空缺,这个天子脚下的主政官职却没有多少人愿意接任,盖因这历来是一个饱">

第708章 【织网】

九锡 上汤豆苗 1674 字 1天前

景庆山,表字泰川,时年四十三岁,湖州嘉灵府余文县人氏。

他是元康八年的进士出身,河洛失陷之前外放贺州东源府陵县知县。 海棠书屋

建武二年,因政绩突出升为东源府同知。

建武五年,被调入京城任户部司度主事,建武八年转任吏部清吏司主事。

建武十二年,永嘉府尹出现空缺,这个天子脚下的主政官职却没有多少人愿意接任,盖因这历来是一个饱受夹板气的尴尬职位,最后出人意料地落在没有家世背景的景庆山头上。

很多人都在等着看景庆山的笑话,因为在他之前,每一任永嘉府尹在任的平均时间不超过一年,其中不乏门阀出身的权贵,像景庆山这样没有人脉支撑的京城府尹,恐怕待不了几个月就会狼狈辞官。

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景庆山一做便是两年多,虽然也受了不少窝囊气,但是始终稳如大山,并且非常艰难地解决了一些棘手的问题。

这个时候景庆山的才能逐渐显露,他也顺理成章地进入先帝和朝中公卿的视线。

在京城叛乱之夜,景庆山迎来此生最重要的机遇。

面对如狼似虎的京军叛逆,这位永嘉府尹没有丝毫慌乱,第一时间示警全城召人护驾勤王,并且亲自跑到当时的荆国公府,恳请那会尚能下地的韩灵符出面平叛。 镇世仙尊

虽说他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平叛是依靠禁军将士和陆沉带来的两支精锐雄师,但他在动荡混乱时期表现出来的果决和忠诚,得到先帝和韩灵符的一致赞赏。

又因为他曾经有过在户部任职的履历,升为户部尚书便是水到渠成。

履新之后,景庆山依旧在发光发热,尤其是他提出的经界法,让先帝叹为观止,并且很快成为大齐国策,而景庆山当仁不让地主持此事。

现今朝中六部尚书,李适之在天子心中的地位最高,其次便是掌管大齐国库的景庆山,而后依次是新任礼部尚书胡景文、刑部尚书高焕、兵部尚书丁会和工部尚书朱衡。

在外人眼中,李适之和景庆山并无深交,仅限于处理朝政时的正常往来,所以此刻两人私下相见显得很是微妙,而且从他们彼此间的称呼便能看出,这两人的关系远非同朝为官那么简单。

落座之后,景庆山感慨道:“这一年多来,愚弟时常感念兄长的恩德,只可惜一直无法相见。”

自从李宗本登基之后,李适之和景庆山便再也没有私下相聚过,直到今时今日。

李适之微笑道:“新君登基,京中局势复杂,兼之家父尚未回乡,愚兄不敢轻举妄动。现今大局渐趋平稳,愚兄自信可以掌握水面下的力量,才让人去通知你来此地相见。”

景庆山望着中年男人清瘦的面庞,叹道:“兄长辛苦了。”

“欲承其重,必乏其身,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李适之气度从容,又打趣道:“倒是泰川你春风满面,不比当年啊。”

这句话瞬间勾起景庆山的回忆,他情真意切地说道:“回首当年,真是如堕梦中。十一年前兄长要将愚弟调入京城,那时候满心忐忑,唯恐有负兄长的厚望。从户部到吏部,再到人人避之不及的永嘉府尹,愚弟可谓是如履薄冰,有时候也难免会心生迷茫。直到那一夜,愚弟按照兄长的叮嘱,仅仅是发了几条命令,去了一趟荆国公府,后来便果真青云直上。兄长神机妙算,真乃当世奇才。”

李适之轻轻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