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话刘复不等石镇回话,高声说道:“梁大人所言确是事实,此事我已向陈恪坦言。”
“陈恪回道:‘道不求不悟,理不辨不明,刘直讲不理解我之所言也是正常。能坦然说出,更显君子之风。’”
刘复很自豪,他确实给御史台写过信、告过陈恪,但事后也对陈恪坦言告知,正如陈恪所言,“更显君子之风。”
他是君子,就应坦然说话,“《罗兰之歌》即被石公推崇,欲广而诵之,对陈恪有何不能公开?”
“陈恪不知,说明他的见识也不是那么广博。”
“他如坦然说不知,也能显出君子之风。他要是不知装知,这里坐着马里奥神父和他的两名执事,自然拆穿他的谎言,岂不是一件快事?”
刘复所言让众人一怔,不知他的立场到底站在哪一方。
刘复的态度让人捉摸不透,听他询问石镇,对陈恪的不被邀请愤愤不平。
再听他对陈恪坦然说出自己的密告行为,他与陈恪应该化怨为友。
可他坚持要问陈恪就有点模糊立场了,陈恪真知道《罗兰之歌》吗?
众人怀疑,而石镇看向李名文,见他对自己轻轻摇头,立刻知道这首《罗兰之歌》尚未传出。
但他的心里还是没底,陈恪知道的事太多。
陈恪曾说自己在秦关城遇到一个阿拉伯商人,从他嘴里知道了基督教的一些情况。
这个情节有可能,但过于机缘巧合了,陈恪得有多好学,才知道这些事?
他知道基督教,还知道犹太教、伊斯兰教。
知道伊斯兰教不算什么,阿拉伯人与大兴人来往密切。
想到这他就理解了,陈恪从阿拉伯人嘴里知道犹太教和基督教也不算稀奇。
想明白这些道理,他就好奇,“陈恪知道《罗兰之歌》吗?”
升起这个疑问他就否定,陈恪再好学也不会知道这首诗。
陈恪不知就是过错,借这部作品打他的脸。
升起打脸的念头,石镇就对马里奥说道:“神父,你这两位执事也能朗诵《罗兰之歌》吗?”
听石镇问他,马里奥的心里也在打鼓,“陈恪知道不?”
他担心陈恪真知道,可这时又不能退缩,于是安排格尼岁石镇的随从前去寻找陈恪。
见他两人离去,众人进入期待状态,就等着陈恪被打脸了。
别人不知可以理解,陈恪不知就绝对不能原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