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李恪,就像是上辈子看的小说里,那些豪掷千金的骄狂富二代一样。
他们哪里知道,李恪会用蒸汽机帮助挖矿,哪里用的到五十年才回本。
接下来,李恪也不参与竞拍了,因为京市监不准同一人持有两个矿场。
李恪出了京市监,就拿着矿场开采权的公文去铁矿场。
按理来说,矿工如果用奴隶来挖矿最省钱,不要工钱只管饭。
但朝廷不允许,只有朝廷的官矿在人手不够的情况,才能用奴隶。
汉武帝时期的矿工最多,大批的奴隶被放在矿场,因为要支持打仗。
民间的矿工都不准用,是每一任皇帝都怕矿主蓄奴造反。
光长安就有六个铁矿,还不算煤矿,石灰石矿等等的矿场。
万一放开的话,你管着两千矿工,他管着两千矿工,长安就有几万矿工不归朝廷管。
哪天矿主想造反,互相一联合就能武装几万人。
尤其汉末到唐朝这段时间,整个北方都是胡人大乱斗,民间持有兵器的比例特别大,还人人尚武。
谁当皇帝都不放心,所以这些矿工都是在官府备案,登记在册的。
一但某家的矿场被收回,官府都会来人接管,就是为了预防前矿主心怀怨气,把人藏起来。
这年头藏人是真的容易,往大山里一躲,朝廷不可能为了一个人,就派大军去搜查。
当李恪来到刚刚拍下的这个矿场,这里还有万年县的县尉在这里。
万年县衙的府衙,就在长安城里,他们当然认识蜀王李恪。
这个县尉一看到李恪,马上就跑来给李恪行礼。
李恪微微抬手,示意县尉免礼,目光望向眼前的矿场,神色中带着几分审视与期待。
“蜀王殿下,此次矿场交接事宜,下官已准备妥当。”
县尉恭敬地说道,同时从怀中掏出一叠文书,双手递向李恪,
“这是矿场的所有账目明细、矿工登记册以及相关的开采许可文书,殿下请过目。”
李恪接过文书,随意翻了翻,挑眉问道:
“这矿工登记册上的信息,可都准确无误?”
县尉连忙点头,神色笃定:
“殿下放心,每一位矿工的信息都是经过下官仔细核对的,籍贯、年龄、技艺专长等都记录详实,且都在官府备案,绝无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