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些年订单数量的急转直下,当地的经济也直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所以后者也希望能把一些华夏的订单留在本地,哪怕不说利润和税收,至少能解决一部分让他火烧眉毛的就业问题。
两个人在这方面有着共同的诉求。
但也就止于此了。
作为伊留申集团高层的洛兹科非常清楚,不可能长期把飞机制造能力留在一个不受控制的地方,从长远来看必须要在俄境内建立新的生产线,如今接单只是为了维持住契卡洛夫厂有经验的工人和工程师而已,一旦情况好转新厂建成,就会把大多数产能,甚至员工都带走。
而代表本土势力的米尔济约耶夫当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他希望能把伊留申的产能留在塔什干。
两个同床异梦的人带着接机的队伍在塔什干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终于看到一架四发的大型宽体客机从淡淡的云层中出现,并缓缓下降。
“伊尔86?”
站在洛兹科身后的契卡洛夫厂厂长库切罗夫第一个认出了那架飞机的型号:
“而且应该还是前年沃罗涅日那边刚刚交付的新机,机翼和机体前后舱段都是我们厂制造的。”
站在附近的米尔济约耶夫被这句话吸引看向这边,有些惊讶地脱口而出:
“91年之后,你们还给华夏交付过新飞机?”
显然,他对于契卡洛夫厂的情况了解仅限于表面,并不清楚过去几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实际上,这位米尔济约耶夫本来也是联盟解体后重要的开放派和自由派成员,尽管曾经当过机械工程师,但早就已经脱离技术岗位很久了,加上又是刚刚上任,没有那么了解厂子的现状倒也情有可原。
但这还是让库切罗夫厂长略有些不快地皱了皱眉。
在91年之后,契卡洛夫厂与伊留申集团之间脱离了隶属关系转为合作,而他作为厂长,自然而然就成了刚才提到过的双方斗争的焦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边都希望争取到他的支持,而刚刚的一句无心之问,显然让本土派在库切罗夫心中减分不少。
洛兹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旁边语气平淡地回答道:
“没错,92年的时候,华夏的北疆航空公司向我们购买过3架伊尔86飞机,当时为了解决几个制造厂的生计问题,特地把一些零部件分给喀山和塔什干制造,这应该就是其中一架。”
实际上,伊尔86最早是完全由沃罗涅日工厂生产的,但是该厂的规模相对较小,在80年代末准备升级设备制造更新一代的伊尔96客机时,便把相当一部分零部件的产能转移到了梅莱茨pzl工厂和契卡洛夫工厂。
“他们专门选择坐这架飞机过来,应该是个释放善意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