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距离火炬公司正式揭牌尚需一些时日,但考虑到毕竟是上面重点关照过的事情,所以在各种手续层面上的进度相当迅速。
等到几天以后torchmultiphysics软件完成公开测试版的最终封包时,除了尚且没有正式的办公地点,以及组织架构尚未最终确定之外,已经跟一家完全意义上的公司无异了。
带来的一大好处是常浩南可以直接将火炬公司注册为软件的产权所有主体,并且在最重要的公开测试宣传之中也可以加入公司的标识以及联系方式。
尽管这相比于原本先用项目组名义行事,等软件正式发售之后再转为火炬公司的计划在法律层面上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宣传意义上却是大不一样。
torchmultiphysics的公开测试有两个版本,一是授权给部分涉密单位的提升版(proplus),包含所有预设的模型和算法,二是公开向所有申请者发行的专业版(pro),在一小部分预设数据库上存在限制,但基本功能上并无本质区别,只会影响到某些大模型或者极端脏模型的运算效率。
最开始的时候,这两个版本只是在项目组内部被简单命名为普通版和高级版。
但常浩南考虑了一下,觉得这样一方面不太好听,另一方面似乎也有歧视部分用户之嫌。
所以干脆改了名字。
连中杯都没有,只有大杯和超大杯。
总之无论哪个版本,对于当下1997年的数值模拟领域来说都绝对是一记重锤。
毕竟软件的核心功能,也就是强耦合度的多场综合模拟,在这个年代几乎是从0到1的突破。
之前虽然也有一些实验室或者研究所搞出来过一些小型的相关工具,但基本都只能解决某些针对性极强的特定问题,对于总体的研究层面并没有明显的助益,自然也没办法走到商业化这一步。
一些在领域内深耕多年的软件公司自然也早就关注到了这方面的商机,但是由于计算难度和理论发展水平的问题,目前的成果仅限于一些依托于mab或者fluent的小型工具包,功能和可靠性都不算乐观。
可想而知,当torchmultiphysics横空出世之后,给工程界带来的将会是怎样的震撼。
而在这种最关键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名字,注定会被长时间记住。
就比flix曾经把实体dvd业务剥离出来改名叫做qwikster,但就连他们自己人都经常忘掉这个名字,后来只持续了一个多月就老老实实改回去了。
因此,直接打出火炬公司的logo,而不是一个不起眼课题组的名字无疑会更有利于后续的市场拓展和提高知名度。
现在,项目组位于京航大学超算中心的临时库房内,已经堆满了正准备邮寄出去的软件包装盒。
“常总,截止到昨天晚上,我们已经收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测试申请总共744份,包括提升版42份,专业版702份,其中还有17家来自国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