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绝大部分学子来说,通过院试都不可能直接参加下次乡试,所以很多人根本没有背诵过律法书!
绝大部分人通过院试成为秀才后,至少要沉淀三年,才考虑去参加乡试。当然,还有人沉淀六年,九年,甚至十二年。
毕竟参加一次考试花销是巨大的,没有把握还不如不参加。
十三岁的王兴贤站在元盛不远处,看到周围学子的哀嚎嘴角翘起,呵!这些平民以为读了些书,就能和他们这些书香门第比了?
只会考试而已!
考题稍微加深了一点难度,就全部蒙蔽了?
王兴贤看向元盛,发现元盛一脸淡定看着前面,没有一丝懊恼与颓废。
王兴贤心中不免气闷,明明就是一个没什么底蕴的泥腿子,也不知道总是一脸淡定装什么。
孙高阳只是翻看过律法,也没有背过,但是他很快淡定下来,这次院试考生众多,应该会取前六分之一。
他不会别人也不会,他和绝大部分童生还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只要他正常发挥,将其他题目好好发挥,他就能通过院试,成为一名秀才。
想明白这些,孙高阳的脸也平静下来。
学子们回到自己的号房,官兵开始分发考卷。
院试一共分为两场,第一场是正试,第二场是复试。
第一场考贴经,墨义,经义和诗赋。
这些题对元盛来说太简单了。
诗赋是根据题目上的画作诗,元盛直接从自己的诗库中拿了一首直接用。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元盛答题期间,主考官王城和经常走到元盛旁边看元盛答题。
有时候还会目光不善地盯着元盛,人是有一种本能,即使没有看到,但是能感受到别人不善的目光。
如果元盛真的只有十六岁,一定会倍感压力,在这种干扰之下,说不定还会失常发挥,但元盛不是,王城和对他没有造成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