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今该怎么办?”
“唯有撤兵了,若不及时撤退,只怕时间长了,军中粮草不济,届时就晚了。”
袁熙想了半天,终是无奈,同意撤兵。袁军很快就撤回冀州,一场虎头蛇尾的攻城战结束了。田豫看着敌军离去,松了口气,他总算度过了一关。
……
建安四年(199年)七月下旬,陈炎终于回到了济南东平陵。此次离开东平陵前后将近八个多月,也真是够累的。
东平陵在杜袭的掌管之下,一切如常。回到府上,先和蔡琰缠绵一番,两人久别胜新婚,可谓是如胶似漆。
不过,衙署里积累下的公文也是堆积如山,陈炎只好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战时,杜袭会把一些重要的公文,送到前线,由他来处理,但大多数政务还是会积压,等他回来才能处理。
七月正是收获的季节,正好国渊在东平陵,陈炎先把国渊叫过来,了解夏秋收的情况。青州今年不算丰收,也不算太差,比去年稍好一些。全州耕种粮食约两百五十万亩,收到粮税三十多万石,再加上七八千俘虏、全州近万士兵屯田,收入超过六十万石,总算比自己花半年时间抢来的粮食多。可以看出,在这个乱世,抢还是王道。
扣除各级官员俸禄、士兵的饷粮,青州今年算是个肥年了。不过,平原、渤海两郡去年才夺得,屯田政策实施还不到位,还需要陈炎给补贴,相信明后年就能自给自足。
另外,陈炎治下的盐场产量逐步提高,造纸工艺也提到不断提升,再加上甄家与苏双的运作,市场也越来越大,这两块也给他带来不小的收益。
白叠倒是丰收了,陈炎很是高兴,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忘记自己治下种了多少白叠,反正有下面的官员掌控就行。他还记得他的目的,五年内青州每人都能有一件白叠衣。当然,这是指产量上能满足,实际上可能价钱高昂,一些穷人仍然穿不起。
谈完收成之后,国渊兴致勃勃地向陈炎讲了一些耕种的技巧。例如他提出了一个叫穗选法的概念,即在收获时,选择生长旺盛、穗大粒满、无病虫害的麦穗,将这些麦穗单独割下,晒干后妥善储存,作为下一年播种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