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少男之心粉碎机

高烨觉得自己这次考的是真的不错。

除了数学。

其他几乎每一门都超常发挥。

特别是英语。

有史以来第一次,考到了140分。

加上语文的121,文综的244。

要不是这次的数学分数着实太低。

只有92分。

不然的话。

他的总分说不定就能历史性的突破六百分大关了。

而不是像现在的597分,这个缺一点的分数。

不过。

597就597吧。

高烨并不难过。

因为他昨晚在知道分数以后。

就立刻打了很多电话询问同学。

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

班上同学,乃至年级其他班的朋友。

在这次的高考当中,数学的成绩是普遍的偏低。

低到令人发指的那种。

哪怕是班上成绩最好的那一批。

这一次。

都在数学上都栽了不小的跟头。

“陈磊这次数学怎么样。”

“不太行,听说只有105。”

“黄笑笑呢?”

“也不高,112分。”

听到这。

高烨忍不住的咂了咂嘴。

今天是6月29日。

是填志愿的日子。

一大早,他就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来到了学校。

然后。

家长们去和老师了解志愿情况。

而像他这样的学生,就暂时留在班级。

和同学凑在一起,讨论分数以及学校的选择。

“徐海城,你这次510分。”

“重本有希望啊。”

“打算去哪个学校?”

“和哥几个透露透露?”

不过。

听到这话的同桌小胖子,却幽幽的叹口气。

“估计难啊。”

“听说这次文科的重本线很高。”

“能稳住二本我感觉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样啊。

高烨挠了挠自己的下巴。

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忽然的。

他想起了什么,对着前面的几个女孩唤了一声。

“孙倩!”

“孙倩!”

听到呼唤。

前排某个身材纤细的姑娘,转过了过来。

一脸不悦道:

“干哈?”

“问你个事!”

“说!”

“姜宁考了多少?”

一听这话。

周围人的目光就都被吸引了过来。

无论男女。

一个个都想知道。

这位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在这次高考上,是不是也一样的风云。

然而。

孙某人却呵呵笑了一声。

“想知道啊?”

“不告诉你。”

眼瞅着直接询问无果。

高烨立刻露出一副媚笑。

“孙妹妹。”

“知道你和姜宁关系好。”

“你就偷偷透露一下。”

“六百多少?”

六百?

孙倩没忍住的眼睛翻了翻。

脑海里下意识的就浮现出昨晚打电话的场景。

当她从电话里,听到那个清泉般的嗓音,说出那个7开头的数字后。

那般的震撼力。

真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六百?”

“来,用你那只比猪脑大不了多少的脑子。”

“再想想。”

“以姜宁的能耐,到底能考多少分。”

这话说的。

高烨忍不住的就开始瞎想了起来。

“670?”

孙倩一脸嫌弃。

“680??”

孙倩笑而不语。

“690???”

孙倩耸了耸肩,拨弄了一下自己的头发。

“再猜。”

这话说的。

连周围同学的好奇心都被勾了上来。

“695?”

“不会700吧。”

此话一出,顿时就被人给反驳了。

“应该不可能。”

“你看去年那么简单的卷子,咱们江州一中的最高分也不过才699。”

“今年不说其他的,就数学这难度,还有那个理综。”

“能有690都算夸张了。”

“有道理。”

“哎对了,我记得姜宁前几天的估分是683吧?”

“真实考试分数应该上下十分左右。”

“673到693。”

“啧啧,我要是能考到这个分数。”

“我家祖坟怕是都得自燃才行。”

然而。

面对同学们的猜测议论。

孙倩从始至终都只是一脸神秘的微笑。

眼见如此。

高烨的心里像是被挠了痒一样。

其实他的心里也在打着小算盘。

以他差三分600的分数。

考顶尖985很困难。

但一般的说不定还有希望。

再者。

要是姜宁这次考的不理想。

说不定也会选择一般的985。

那到时候说不定还有希望能上同一所大学。

届时。

再以高中同学的关系主动出击.

刹那间。

高烨忍不住了。

起身。

来到孙倩的身旁。

小声嘀咕一句。

“孙倩,商量一下。”

小主,

“到底多少分?”

结果话音刚落。

教室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

号称消息百事通的同学,就忽然出现在门外,对着班上人一阵吆喝。

“快!快!快!”

“大新闻!”

“华清大学和京城大学招生办的老师,在楼上吵起来了!”

啥?

这两个国内顶尖学校的招生老师为什么要吵起来?

难道说…

一时间。

教室里的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霎时间。

教师里的人,几乎都站了起来,‘哗啦啦’的涌了出去。

然后。

在百事通同学的指引下,来到了三楼的楼道口。

随即一眼就看到,在不远处的某个小会议室门口。

正蹲着不少人。

靠着墙根,守在窗户那。

一个个都做着倾听的姿态。

见状。

高烨快步走了过去。

凑到一个熟人身后,拍了拍肩膀。

“夏至。”

“里面什么情况?”

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