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赛花道:“逆水行舟不可行,可是顺水运兵却是方便直击。爹爹要重整乾坤这四川天府之地怎可不取。”
种师道一听就明白了,蜀中之地盛产粮食,如今争霸天下之心已定,取巴蜀军粮为自己所用正是解决困扰华夏军缺粮只根本。虽然现在还没有借口攻打四川的借口,但凡事预则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今以采购粮食为名秘密探查入川之路也是妙计。
种师道随即对折再兴道:“沈柏景家族在成都府有1000倾良田,现在卖给了锦衣卫,这锦衣卫是我的私军,这良田也就成了咱们自己产业。你南下入川一边督促佃户们种田,一边囤积粮食。另外如今逃到此地的河东难民甚多,你可挑选一些人马同去,沿着这条路探查。看看哪里需要疏通河道、哪里需要避让险滩暗礁,写一份详细的文书给我,我根据文书让钱良疏通这条商路。”
折再兴一听大喜道:“多谢爷爷安排,我这就去选人。天豪能跟我同去吗?”
种师道笑道:“你们两个弟兄倒是孟不离焦,是一对好兄弟,同去吧。”
折再兴虽然听不懂“孟不离焦”是什么意思,总是明白种师道让自己走了,在他心里捉摸着只要离折赛花远些就好,因此闻听此言非常高兴,辞别了种师道和折赛花后,欢天喜地的走了。
折再兴从难民中选择了300多能够操舟驾船之人南下探路去了,可是西北缺粮的窘境还是没有好转。早期逃到河东府的难民已经安排道各个农场了,原来农场的苦力们已经干满了五年,他们有的成了有技术的工匠继续在农场当小头目,有的成为了自由民做自己的营生,有的干脆去西方刚刚征服的土地上寻找新的生活方式,整个社会在有条不紊的运转,要不是缺粮这在古代就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盛世。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对未来的盛世充满信心,因为华夏军的蒸蒸日上是他们看在眼里的。缺粮每个人都认为是暂时的,因为现在华夏军的控制的土地广大,有些地方土地还是非常肥沃的,只要有土地就会有粮食,何况还有产量惊人的白薯。每个人都相信只要经过这个夏天,到了秋收的时候,一切就都解决了。
但是种师道清楚如果金军不南下也许会是这样,但是自己多了百万人,再加上长途征战8000里,导致粮食的大量消耗。但是金军则更是缺粮,这河东路有二百万人口,除了太原府的10万百姓外,其他地区几乎全被破坏了,百姓被金国掳掠走的只怕也有二三十万之众,华夏军缺粮,金军更加缺粮。现在华夏军控制的地区还有白薯可以供难民充饥,那些在金地的难民呢?他们要想解决饥饿的问题只怕只有去抢了。
到哪里去抢,不用说也是可以猜到的,肯定是南下劫掠。至于什么时候劫掠,多大规模种师道猜不出来,不过他感觉不会太久。因此他判断战火很快就重新燃起,能不能等到秋后都难说。即便面对随时爆发的战争,种师道也不敢扩大华夏军的规模,因为可是如今的粮食真的很是急缺,如果在扩大军队规模军粮就要供应不上了,总不能让将士们啃着白薯作战吧。
种师道数次召集军机处和种世义一起开会,就是要解决粮食的问题。平时负责军粮采办的种世义也是没有办法,现在中原刚刚经历大乱,也是到处缺粮。新登基的钦宗皇帝上任之后就要重修皇家园林“艮岳”到处征粮加税,弄得百姓怨气冲天。在镇江的道君太上皇,也是不断的发号施令,让各地将粮食、税银押解道镇江,道君太上皇号称要编练御林新军,驱除金寇,收复幽云十六州。其实道君皇帝说这个话无人相信,他自己都不信。不过他编练御林新军回到东京重新掌权倒是有可能的。
种师道等人被粮食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就是种世龙从包头回来了。种世龙这次在北海边建立了北平城,又率先到达了北俱芦洲,种师道封他为平北侯,在华夏军中爵位仅次于折可求的平东侯(此时种师中已死)。种世龙还是种家子弟中第一个封侯的,因此一时之间风光无量。
种世龙在包头开辟了近10万亩地,这10万亩地看起来不小,但是实际上在宋代100亩地才是1倾,这10万亩地只有1000倾而已,还没有沈柏景家族献给种师道的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