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暮春的风并未带来多少生机,反倒裹挟着肃杀与惶恐。大明江山在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关外满清铁骑的双重冲击下,如狂风骤雨中飘摇的孤舟,随时都可能被汹涌波涛吞没。
华山之巅,常年云雾缭绕,此时在这浓重的雾气中,风声呼啸,仿若鬼哭狼嚎。袁承志一袭青衫,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背负的长剑寒光隐隐。他站在峭壁之前,目光紧紧盯着壁上镌刻的金蛇剑法剑谱。这剑法是其师金蛇郎君夏雪宜耗尽毕生心血所创,剑招诡谲多变、凌厉狠辣,是袁承志在江湖立足、行侠仗义的倚仗。他每日都在此处研习,试图参透其中更深的奥秘,可今日,心中却莫名有些不安。
这时,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山间的寂静。一个年轻的小道士,脚步匆匆,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奋力攀爬而上。他面色涨红,额头上满是汗珠,显然是一路飞奔而来。见到袁承志,小道士连忙停住脚步,气喘吁吁地说道:“袁大哥,大事不好!孙仲寿孙大人求见,说是有紧急军情相告。”袁承志闻言,原本就凝重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心底油然而生。他深知孙仲寿身为朝廷官员,平日里轻易不会上山,此番前来,必定是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火烧眉毛的地步。
袁承志与小道士快步下山,片刻便来到华山派的议事厅。厅内,孙仲寿身着官服,虽已年过半百,但身姿依旧挺拔,只是面容憔悴不堪,两鬓的白发格外显眼,眼神中更是满是忧虑与焦急。见袁承志进来,孙仲寿立刻抱拳行礼,声音急切且诚恳:“袁公子,如今闯王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如汹涌潮水般逼近京城,圣上心急如焚,急召天下兵马进京勤王。我等久闻华山派侠义之名,诸位武功高强,心怀天下苍生,还望袁公子能率领华山弟子,伸出援手,助朝廷一臂之力,击退逆贼,解京城之围!”
袁承志听完,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交织。他自幼在华山长大,虽对朝廷内部的腐朽与黑暗有所耳闻,但也深知天下百姓正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若闯王李自成攻破京城,改朝换代,百姓不知又要遭受多少战火纷飞、颠沛流离之苦。可华山派多年来一直远离朝堂纷争,一心潜心修炼,众人在这清幽的华山之中,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如今贸然卷入这场残酷的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实在是事关重大,不得不谨慎考虑。
就在袁承志陷入沉思、犹豫不决之际,孙仲寿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双手恭敬地递到袁承志手中,说道:“袁公子,这是令尊袁督师的亲笔信。当年,袁督师含冤而死,实乃朝廷一大冤案。好在如今圣上已幡然悔悟,为袁督师平反昭雪。这封信中,袁督师对公子寄予了深厚的期望,望公子能以国家大义为重,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挺身而出,与朝廷携手,共御外敌。”
袁承志双手颤抖着接过信件,那信封看上去有些陈旧,似乎经过了长途跋涉与岁月的摩挲。他缓缓展开信纸,熟悉而又刚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没错,正是父亲袁崇焕的手笔。信中言辞恳切,满是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字里行间叮嘱袁承志要时刻以天下苍生为念,为了守护大明的江山,不惜一切代价,挺身而出,抵御外敌。看着父亲的亲笔信,袁承志的眼前仿佛浮现出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想起了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想起了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他的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一般,最终,袁承志一咬牙,下定决心,目光坚定地说道:“孙大人,我袁承志愿率领华山弟子,下山勤王!”
孙仲寿闻言,脸上顿时露出了欣喜若狂的神色,眼中泪光闪烁。他连忙再次抱拳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袁公子深明大义,实在是朝廷之幸,天下百姓之幸啊!大明江山有救了!”
于是,袁承志立刻召集华山派的众弟子,将下山勤王之事告知众人。众弟子们听闻后,纷纷热血沸腾,情绪激昂,一个个毫不犹豫地表示愿随袁承志一同下山,为朝廷效力,为天下苍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数日后,阳光洒在华山的峰峦之间,给这片连绵的山脉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袁承志率领着华山派的数十名弟子,身着轻便的劲装,背负长剑,告别了清幽的华山,踏上了前往京城的征程。一路上,他们所见之景令人触目惊心。原本肥沃的农田如今杂草丛生,村庄破败不堪,百姓们流离失所,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殍遍野的惨状随处可见。看到这一切,袁承志和弟子们的心中对闯王李自成的军队充满了愤慨,他们更加坚定了要保卫京城、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决心。
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抵达了京城。此时的京城,早已是一片风声鹤唳、人心惶惶的景象。城墙上,士兵们神情紧张,严阵以待,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城外。城外,李自成的大顺军密密麻麻,营帐连绵不绝,如乌云压顶一般,将京城团团围住,仿佛一张巨大的黑色罗网,随时都可能收紧,将京城彻底吞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袁承志与孙仲寿一同进宫,穿过一道道威严的宫门,来到了崇祯皇帝所在的宫殿。宫殿内,气氛压抑而沉重,崇祯皇帝朱由检面容憔悴,神色疲惫不堪,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与无奈。看到袁承志,崇祯皇帝原本黯淡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急切地说道:“袁承志,你乃忠良之后,将门虎子。如今国家危在旦夕,朕已无计可施,全指望你能率领华山弟子,奋勇杀敌,击退逆贼,保卫京城。若能成功,朕定当论功行赏,重重封赏!”
袁承志听闻,连忙跪地叩首,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赴汤蹈火,以死报国!绝不辜负陛下的期望!”随后,袁承志与孙仲寿退到一旁,开始商议退敌之策。孙仲寿沉思片刻,提出:“如今大顺军兵力强盛,士气正旺,我军若与之正面交锋,恐怕难以取胜。依臣之见,不如采取偷袭的策略,趁着夜色,出其不意地夜袭大顺军的大营,打乱他们的部署,挫其锐气,或许能扭转战局。”袁承志仔细思索一番,觉得此计确实可行,于是决定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的掩护,偷袭大顺军大营。
夜深了,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的风声和远处的更夫打更声。月色如水,洒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给这座古老的城市蒙上了一层清冷的银纱。袁承志率领着数十名华山弟子,身着黑衣,仿若夜空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出了京城,朝着大顺军的大营摸去。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谨慎,尽量避开大顺军的巡逻士兵。一路上,他们凭借着高超的轻功和敏锐的观察力,有惊无险地顺利来到了大营附近。
袁承志站在一处高坡上,俯瞰着眼前的大顺军大营,只见营帐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灯火星星点点,巡逻的士兵们往来穿梭。他一挥手,众弟子立刻心领神会,分散开来,从不同方向悄然潜入大营。然而,就在他们即将发动攻击的关键时刻,突然,一阵尖锐的梆子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紧接着,大顺军的大营中瞬间灯火通明,无数士兵如同潮水般从营帐中涌出,手持兵器,呐喊声震耳欲聋。原来,他们的行动早已被大顺军察觉,陷入了敌人精心布置的圈套。袁承志心中暗叫不好,急忙大声喊道:“大家小心,中计了!全力突围!”
随着袁承志的一声令下,华山弟子们立刻抽出长剑,与如狼似虎的大顺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袁承志手持长剑,身形灵动,施展出金蛇剑法,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只见他剑势犹如一条灵动的毒蛇,时而迅猛刺出,时而蜿蜒游走,每一剑刺出,都带着凌厉的气势,瞬间便能带走一名大顺军士兵的性命。他的剑法精妙绝伦,让人眼花缭乱,大顺军士兵们纷纷被他的剑招所震慑,一时间竟无人敢近身。
然而,大顺军人数众多,源源不断地涌来,犹如一片无边无际的黑色海洋,将华山弟子们团团包围。华山弟子们虽然个个武功高强,身怀绝技,但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下,渐渐陷入了困境。他们的体力在激烈的战斗中不断消耗,身上也陆续出现了伤口,鲜血染红了他们的衣衫。袁承志心急如焚,他深知再这样下去,自己和众弟子都将性命不保,葬身于此。
正在这时,袁承志目光一扫,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名大顺军将领,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一把大刀,威风凛凛地站在高处,指挥着士兵们围攻华山弟子。袁承志心中一动,计上心来,决定擒贼先擒王,只要杀了这名将领,或许就能打乱大顺军的指挥系统,扭转眼前的战局。
袁承志深吸一口气,将全身的内力汇聚于双腿,身形一闪,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向着那名将领扑去。那名将领察觉到危险的临近,急忙转过头来,挥舞着手中的大刀,抵挡袁承志的攻击。只见大刀带着呼呼的风声,刀光闪烁,形成一片严密的防御网。袁承志与他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袁承志施展出金蛇剑法的精髓,剑招变幻莫测,虚实相生,让人防不胜防。那名将领虽然武艺高强,但面对袁承志如此精妙的剑法,也渐渐有些招架不住,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最终,袁承志瞅准时机,一个侧身躲过对方大刀的横扫,身形如鬼魅般欺身而上,手中长剑寒光一闪,以极快的速度刺中了那名将领的咽喉。将领瞪大了双眼,满脸的难以置信,口中喷出一口鲜血,缓缓倒下。
将领一死,大顺军顿时乱作一团,士兵们失去了指挥,如同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袁承志趁机率领着华山弟子们,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奋勇拼杀,杀出一条血路,突出了重围。然而,经过这场惨烈的激战,华山弟子们也伤亡惨重,出发时的数十名弟子,如今只剩下了寥寥数人。袁承志看着身边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师弟师妹们,心中悲痛万分,眼中满是自责与愧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京城后,袁承志向崇祯皇帝和孙仲寿如实汇报了夜袭的情况。崇祯皇帝听闻夜袭失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身体摇摇欲坠,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几岁。他瘫坐在龙椅上,眼神空洞,喃喃自语道:“难道大明真的要亡了吗?难道朕真的是亡国之君吗?”孙仲寿见状,连忙上前安慰道:“陛下切勿灰心丧气,如今京城城墙高大坚固,城内粮草充足,只要我们坚守城池,等待各地援军到来,齐心协力,定能击退逆贼。”
然而,局势的发展并没有如孙仲寿所预料的那般乐观。几天后,李自成的大顺军发起了总攻。他们动用了大量的攻城器械,投石车发出沉闷的轰鸣声,巨大的石块如雨点般砸向京城城墙,城墙上的砖石被砸得四处飞溅;攻城塔缓缓逼近城墙,士兵们顺着云梯如蚂蚁般攀爬而上。城墙上的明军拼死抵抗,他们用弓箭射击,用石块砸向攻城的敌人,与大顺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但在大顺军的强大攻势下,明军渐渐抵挡不住,伤亡越来越大。
袁承志率领着剩下的华山弟子,在城墙上与大顺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他们不顾生死,奋勇杀敌,试图凭借自己的力量阻止大顺军的进攻。袁承志的长剑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每一次挥动,都带走数条敌人的性命。他的身上也多处受伤,但他浑然不觉,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京城,保卫百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的防线逐渐被大顺军突破,京城的局势愈发危急。
眼见京城即将沦陷,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袁承志得知这个消息后,犹如遭受了晴天霹雳,悲痛欲绝。他望着京城中一片混乱的景象,百姓们四处奔逃,哭声、喊声、厮杀声交织在一起,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奈。此时,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力回天,无法挽救大明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