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朕努力了,无奈天不佑朕

大唐气象 贪狼木 2192 字 2个月前

七月二十日,杨绾因病离世,享年五十九岁,担任宰相还不满四个月!

杨绾的死让代宗非常痛苦,他伤心的对群臣说:“上天难道不想让朕早些实现太平盛世吗,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杨绾!”

失去了杨绾这个得力助手,中兴事业还得继续,代宗只得强打精神投入到千头万绪的繁杂政务中。

宰相只乘下常衮以及获封宰相待遇的朱泚,常衮虽然也很正直,但过于古板教条,在执政能力上与杨绾差距较大,关注的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至于朱泚,他只是出将入相,更多精力放在抵御吐蕃方面,基本不参与朝政处置。

元载、王缙做宰相时,代宗每天让御厨赏给他们十人份的饮食,时间一长形成了定例。杨绾死后,常衮叫上朱泚奏请代宗停止赐膳,代宗痛快答应了他。没多久,常衮又准备奏请代宗停止专给宰相颁发的堂封,类似于现在的岗位津贴,因遭到其他人劝阻方才作罢。

小主,

当时的士大夫对常衮这一行为表现的相当不屑,讥讽他故作清高。朝廷厚待宰相,是用来礼遇贤才,让你好好做事的。你不做事,理应辞职,而不是辞薪!

司马光老先生对此评价说:“所得俸禄多于所做事务,这是君子深以为耻的事。常衮准备辞去堂封,至少说明他还有些廉耻。与朝中那些一心保有官禄、整天啥事不做的权贵相比,岂不强出太多!

十月份,连阴秋雨绵绵不绝,河中地区池盐受损严重。户部侍郎韩滉担心朝廷减少盐户税收,便找几了个“专家”极力在代宗面前解释雨虽然大,盐田却并未受损。代宗深感怀疑,派谏议大夫蒋镇前往视察。

蒋镇去了一个多月,每天都受到热情接待,吃饱、喝足、捞够后安然返朝,向代宗证明:“池盐质量确如韩滉所说,没受任何影响。”并提议将此作为祥瑞予以庆贺,载入史籍。代宗在他们的忽悠之下,采纳了这一意见,被当世评为丑行。

京兆尹黎干向代宗奏报,秋雨损坏庄稼。韩滉在代宗面前指称黎干胡说,代宗派御史去查,御史回复有三万多顷庄稼受损严重。渭南县令刘澡依附韩滉,坚称自己境内庄稼未受损伤,前去调查的御史赵计与刘澡一个口吻。

代宗不信,对赵计说:“雨这么大,为什么只有渭南一县没事。”又派另一位御史朱敖去查,结果查清渭南全境受损庄稼达三千多顷。

代宗叹息很久,痛心疾首的说:“县令是养育百姓的官员,庄稼没受损伤都应奏报受损,以此减少百姓租赋。他可到好,境内受损严重还谎称未损,对百姓竟然不仁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这就是我大唐的父母官吗!”

事后,刘澡贬为南浦县尉,赵计贬为澧州司户。

两件事都牵涉到了韩滉,其实他的出发点一点也不复杂,无非是担心朝廷免去灾民租赋会影响到他的政绩。这样的官员你可以说他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却不能说他不做事。

韩滉自大历六年(771年)从尚书右丞调整至户部任职,主掌天下财赋。代宗派他到户部,主要是为了削弱元宰的权力。他为人廉洁勤快,精通账簿,对下管理严格,官吏们不敢糊弄。在任几年,正赶上连年丰收,边境暂无战事,国家财物储备逐渐充裕起来。代宗因之对他欣赏有加,没有深究他隐瞒灾情的事。

两件事处理的怎样我们暂且不论,至少证明朝中有了正义的声音,士大夫有了是非的概念,而代宗也有了救世的想法。

大历十三年(778年)正月,代宗下令毁去权贵们建在白渠支流上的水力磨坊,以便灌溉农田。

代宗女儿升平公主有两座磨坊在河边,找到代宗恳求予以保留,素来宽容迁就的代宗很严肃的对她说:“我这么做是为了替苍生谋利,你若是了解我的用意,就去带头拆掉。”升平公主当即指挥家人毁掉了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