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再失河朔(1)祸起卢龙

大唐气象 贪狼木 1590 字 27天前

张弘靖出行必须坐轿子,这一习惯在长安城很正常,但在胡化多年、习惯骑马的卢龙却颇为罕见。因此,每次外出,都会招来当地人的讶异目光。

张弘靖不怎么爱说话,总是板着脸深居简出,十来天才出来处理一次政务,平时也很少与军府将吏沟通交流。一些琐碎的事务工作,全部交由幕僚处理。他所聘用的幕僚,如判官韦雍等人,大都是些年少轻狂之辈,嗜酒豪饮、派头十足,经常在深夜结伴外出,让习惯宵禁的百姓多有怨言。

不久,刘总向朝廷申请的,用于赏赐军府将士的百万缗钱到了,张弘靖留下二十万用于帅府杂支。韦雍等人也上下其手,克扣将士钱粮,动辄打骂体罚士卒,称他们“反虏”,还轻蔑的说:“现在天下升平,你们这些傻大兵,与其能拉两石重的硬弓,还不如去多识几个字!”

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张弘靖他们这种自绝于民的奢华做派,为即将到来的灾祸埋下了隐患。

长庆元年(821年)七月初十,判官韦雍外出办事,被一名军中小将乘马冲撞到了队伍前导。韦雍顿时大怒,喝令随从将小将拉落马下,准备当街施以杖刑。

杖刑需要脱掉受刑人的裤子,不仅是种残酷的肉刑,更是对人心理上的侮辱。河朔这边为了维护将士尊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军中将士犯错不受杖刑。

这名小将不服,与韦雍起了争执。韦雍将此事禀报张弘靖,张弘靖没多考虑,让军中虞候(分管刑纪的军官)将其收押治罪。

就是这么一件看起来不大的小事,却成了卢龙将士怨恨张弘靖一行的导火索。

当晚,也不知是谁挑的头,士卒们不顾节制,纷纷鼓噪喧嚷着冲向帅府,将张弘靖家中财物、女人抢掠一空,还把他关到了驿馆。而幕僚韦雍、张宗元、崔仲卿等六人,则被愤怒的士卒当场砍死。

第二天,随着激愤情绪逐渐平复,参与作乱的士卒开始后悔。他们找到张弘靖,诚恳的请求他谅解。但张弘靖不知是被吓到了,还是真生气,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竟始终不发一言!士卒们接连恳求三次,他都没作回应。

这些人经过商议,认定张弘靖不可能原谅他们。与其让他官复原职接受惩处,不如再重新拥立一个节帅!

于是,他们找到了军府老将朱洄,想要拥立他。朱洄是朱滔之子,朱克融的父亲。此时正卧病在床无心参与,便向士卒们推荐了儿子朱克融,众人答应下来。

过了十多天,卢龙内乱的消息传到京城。

朝廷下诏免去张弘靖节度使职务,将其贬为吉州刺史,令昭义节度使刘悟接任卢龙节度使。

刘悟是土生土长的藩镇将领,也曾亲自发起兵变,杀掉了主帅李师道,自然知晓藩镇习气,自己去了不但于事无补,反倒有可能命丧于斯。于是,便以“朱克融是军中将士所荐,请让他先做节度使,慢慢再找机会解决”为由,没去趟这滩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