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会昌中兴之平定昭义军(3)诗人杜牧的战略构想

大唐气象 贪狼木 1127 字 2天前

“但昭义不是这样,当初安禄山、史思明率领叛军汹涌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唯有昭义以上党(长治)一座孤城坚守不屈。德宗建中年间,他们更是高举忠义大旗屹立于河朔叛藩之间,时任节度使李抱真才能劝降王武俊,窘迫田悦,驱逐朱滔,以贫寒坚毅之军,克河朔强梁之众!”

“刘悟病故,刘从谏请求继位,那时与他一心的只有刘悟从郓州(山东荷泽郓城县)带来的两千亲卫而已。赶上宝历年间敬宗不理朝政,宰相李逢吉收受了刘从谏巨额贿赂,这才授位与他,至今不过二十多年。昭义军中老将大都还健在,忠于朝廷的风俗尚未改变,即便刘稹有心抗命,将士必不听从。”

“目前来看,成德、魏博两军虽然表面上听令朝廷,然而一旦战事爆发,也不过围一城、攻一堡的做做样子而已,对全局影响至微。”

“倘若从河阳军征调一万人固守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境),阻敌南下。由忠武、武宁(位徐州)两军担任主攻,抽调五千青州精锐作为助攻,再加强两千宣润弩手,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进击上党(长治),不出数月一定可以攻下。”

李德裕对杜牧所提战略构想深表认同,将其中精髓纳入到了下步的作战计划之中。

后期形势的发展证明了杜牧这一构想非常有效,谁能想到,能写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浪漫诗人,竟也深通用兵之道。

由此可知,文臣武将不过是一种人为界定,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

所谓大道合一,那些打着我是文臣,边务的事我不懂的高官,不过是苟且偷安的一种托词。

文官知戎事,武将懂治世,是对一个领导的基本要求!

真正的高手,从来都是兼通文武,放到哪里都闪光的全才!

而这一切,自然不可能与生俱来。需要有远大抱负,需要有治世情怀,更需要终身不懈的修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