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登陆倭国和鲜卑臣服

负责监工的华夏将领眉头紧皱,正要下令将这些东西妥善处理时,在场的倭人奴隶们看到青铜祭器后,突然集体癫狂起来。他们双眼圆睁,眼神中充满了疯狂与恐惧,有的挥舞着手臂,发出尖锐的叫声;有的则拼命用头撞击地面,鲜血直流也浑然不觉;还有的抱成一团,瑟瑟发抖。华夏国的士兵们赶紧上前试图控制局面,但倭人奴隶们似乎陷入了某种无法挣脱的癫狂状态,完全失去了理智。

尔青听闻消息后,立刻赶来。他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心中充满了疑惑与警惕。通过翻译,他询问那些相对清醒的倭人奴隶,可他们只是惊恐地摇头,不敢说出只言片语。经过多方打听,终于从一位曾参与过祭祀仪式的老倭人口中得知,原来石见银矿在很久以前便是他们祭祀邪神的场所。这些青铜祭器被视为邪神的象征,每到特定的日子,他们会将活人作为祭品投入坑中,以祈求银矿的丰产和平安。而今天挖出这些祭器,在他们看来,是唤醒了邪神的愤怒,所以才会陷入癫狂。

尔青心中一阵恶寒,他深知,这种封建迷信的行为必须得到纠正,可也明白,想要改变这些倭国人的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下令将青铜祭器妥善封存,同时安排士兵安抚那些癫狂的倭人奴隶,尽量减少恐慌的蔓延。

就在处理完这一系列诡异事件后不久,一位倭国老渔民找到了尔青。这位老渔民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眼神中透着朴实与敬畏。他用夹杂着方言的语言,艰难地向尔青讲述着一个关于这片海域的秘密。在距离海岸不远处,有一条隐秘的海流,倭人世代称之为“神之吐息”。传说这条海流是神明呼出的气息所化,顺着它航行,能抵达遥远而未知的地方。但由于海流附近暗礁密布,且常有诡异的天气变化,所以极少有人敢冒险靠近。

尔青听后,心中一动。他立刻找来精通航海的将领和学者,与老渔民一同详细探讨这条海流的走向、特点以及可能的终点。经过数日的研究和分析,他们绘制出了初步的海流图。尔青惊喜地发现,这条被倭人视为神秘之物的“神之吐息”,极有可能是一条通往太平洋彼岸的关键暖流。如果能够利用好这条暖流,加速跨太平洋的移民行动,这将为华夏国开拓新的疆土、传播文明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见银矿的开采逐渐步入正轨,先进的机械设备让银矿产量大幅提升。而关于“神之吐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华夏国的航海家们开始精心筹备神之吐息的探索之旅,准备沿着这条神秘的海流,看看是否通往美洲。

站在倭国港口,海风猎猎作响,吹动他的衣摆。眼前,一艘艘满载移民的船只即将启航,开启改变命运的征程。

首批船队,将搭载倭国移民前往东北开发铁矿。这些倭国移民神情复杂,有对未知的恐惧,更有对新生活的憧憬。尔青深知,东北铁矿资源丰富,倭国移民的劳动力能极大推动铁矿开发。他高声鼓舞着移民们,承诺他们在东北会有安稳生活与光明未来。在士兵有序组织下,移民们登上船,随着号角声起,船队缓缓驶向东北方向。

与此同时,另一批船只准备载着倭国移民跨洋前往美洲和非洲。尔青已详细规划,美洲土地广袤,非洲资源丰富,移民既能缓解倭国粮食不足,生产力落后造成的人口压力,又能为华夏开拓新领域。当得知海外有广阔土地可定居,倭国移民踊跃报名。登船前,他们眼中满是期待,想象着在新大陆拥有自己的土地。

在送走倭国移民后,华夏移民的船队接踵而至。他们带着先进农具、种子与技术,有序进入倭国各个村落。华夏移民的到来,让原本破败的倭国村落有了生机。他们传授农耕技术,帮助修缮房屋,规划村落布局。华夏移民的勤劳智慧感染着这片土地,与倭国留下的居民相互交流,逐渐融合。

尔青在倭国的村落行走,他写下了《倭国记》,详细记录了倭国的经济,人文和军事能力。

这个时期的倭国列岛尚处于较为原始的发展阶段。

从经济层面看,农业是其主要经济支柱。倭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粟、稗等作物,但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他们使用简单的木制、石制农具,如木耒、石锄,依靠人力与畜力劳作,农田灌溉多依赖自然降水,少量区域有简易的沟渠引水系统,粮食产量有限。除农业外,渔业也占据重要地位。日本四面临海,渔业资源丰富,倭人凭借简陋的独木舟、渔网捕鱼,捕获的鱼类不仅满足日常食用,还用于简单的物物交换。手工业方面,以制陶、纺织较为常见。陶器制作工艺粗糙,多为满足日常生活存储需求;纺织则以麻、葛等为原料,手工织成的布帛质地粗糙,仅能勉强蔽体。在贸易上,主要是部落间的小规模物物交换,缺乏统一货币,交换物品局限于粮食、手工制品、渔获等。

小主,

文化上,此时日本尚未形成成熟文字,记事多靠结绳、刻木等原始方式。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认为万物皆有神灵,如对山川、河流、树木的敬畏。祭祀活动频繁,在特定场所举行,以祈求神灵庇佑。倭人有独特的歌舞,常以简单的节奏和动作,在祭祀、节日时表演,用以表达情感与传递信息。建筑方面,多为半地穴式房屋,以木材、茅草搭建,能抵御一定风雨,但居住条件简陋。

军事上,当时日本处于部落分散状态,没有统一强大军事力量。各部落为争夺土地、资源常有冲突。武器装备十分落后,主要为木矛、石斧、骨箭等,只有少数部落首领或武士拥有青铜武器,但数量稀少。战斗时,部落成员临时集结,缺乏系统军事训练与战略战术,多以群体冲锋、呐喊威慑对手,战斗规模较小,一般几百人参与,战斗持续时间较短。

在这里生活最大的困扰是地震和台风,大自然对于座巨大岛屿的原住民,是非常不友好的存在,所以他们会献祭生命来获取神灵的原谅。

倭国人其实还算好统治,比高句丽人要容易统治很多,他们的尊卑意识很强,对于首领的话语执行,几乎是无条件的。

原始的海洋渔业,收获很少,农田的产出因为台风,也收获不多,这导致倭国人长期营养不良,身材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