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清除害虫,大快人心

就在这一刻,王谦心中那根紧绷到极致的弦终于断裂开来,恐惧如潮水般汹涌而至,瞬间将他淹没。他的舅舅,那个一直以来替他擦屁股的靠山,竟然也未能逃脱,同样被抓捕入狱!如今,孤立无援的他又怎能有活路呢?

王谦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摇摇欲坠。突然,一只脚狠狠地踹在了他的后背上,巨大的冲击力让他一个踉跄,双膝重重地跪倒在地。他惊恐万分地抬起头,环顾四周,只见身边还有许多和他一样跪伏在地的人,而这些人的身份大多是平阳郡下辖各县的县令。

此时的王谦满心惶恐,极度渴望能够大声喊出冤枉二字来为自己申辩一番。然而,当他的视线与下方站立着的众多百姓那充满愤恨的目光相碰撞时,喉咙就像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死死扼住一般,任凭他如何努力,嘴巴都再也无法张开一丝一毫。

在一片嘈杂声中,有人正高声宣读着他们所犯下的种种罪行。王谦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很快便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以及那些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欺压百姓、强抢民女、大肆收受贿赂、蓄意阻碍科举选拔……每一条罪名都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落在他的心间,令他头晕目眩,几近昏厥。

随着罪行逐一被揭露出来,最终对于王谦的判决也尘埃落定——执行戮刑!先是要当着众人之面遭受无情鞭笞,然后戴上沉重的枷锁游街示众,受尽屈辱之后,才会迎来最后的斩首处决。这个判决宛如一道晴天霹雳,彻底击碎了王谦残存的最后一丝希望。

当那声严厉而无情的判决传入王谦耳中的瞬间,他只觉得眼前一黑,整个人便如失去支撑般直直地向后倒去,随即不省人事。然而,没过多久,一股刺骨的寒意猛地袭来,将他从昏迷中硬生生地拽了回来。是有人对着他兜头浇下了一桶凉水。

冰冷的水顺着脸颊流淌而下,侵入衣领,带来一阵令人窒息的寒冷。王谦颤抖着睁开双眼,大口喘着粗气,却发现自己正置身在邢台之上。此时,无尽的悔恨如同潮水一般涌上心头。他想起当初徐栋曾苦口婆心地劝诫过他,但那时的他自视甚高,根本没把那些话放在心上。如今想来,如果当时听从了徐栋的劝告,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也许他所做的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就不至于被揭露得如此彻底。

可惜,这世上从来都不存在所谓的“后悔药”。还未等王谦从懊悔中回过神来,一条带着尖锐倒刺的鞭子便呼啸着朝他抽来。鞭子狠狠地落在他的身上,带起一道道血痕,那种深入骨髓的疼痛让他忍不住惨叫出声。一次、两次……无数次的鞭打,让他疼得死去活来。每一次剧烈的痛楚都几乎令他昏厥过去,但紧接着又是一盆冰冷刺骨的凉水当头浇下,让他不得不再次清醒过来,继续承受这非人的折磨。

就这样,在反反复复的痛苦煎熬中,王谦感觉自己仿佛已经堕入了无边无际的地狱深渊。游街示众时,街道两旁挤满了愤怒的百姓。他们一个个怒目圆睁,口中不断咒骂着,同时手中的石块像雨点一样砸向王谦。仅仅只是走过这么短短的一段路程,王谦的头部就已被砸破,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他苍白的面庞;而他的身体更是早已伤痕累累,剧痛难忍。

好不容易熬到了行刑的时刻,此时的王谦已是气若游丝,出气多进气少,仅存一丝微弱的意识。望着那柄高悬在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大刀,他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最终,伴随着那冰冷的刀刃无情地划过脖颈,王谦的世界彻底陷入了永恒的黑暗。

随着王谦与郡守等一众官员被斩首,徐栋这个曾经王谦的帮凶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被打了足足三十大板!这一结果让平阳县的学子们兴奋异常,他们终于迎来了参加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宝贵机遇。

这些年轻的学子们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之情,他们对秦王和嘉阳公主满怀感激。正是由于秦王的英明决策和嘉阳公主的正义之举,才使得科举之路重新向他们敞开大门。在此事传遍各地之后,其他地方的学子们也纷纷听说了科举如今的公正性以及朝廷广纳贤才的迫切渴望。于是,众多有志之士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科举,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步入仕途,为国效力。

而在这群学子之中,陈轩更是深受触动。当他了解到事情背后的真相时,考取功名的决心变得愈发坚定不移。他开始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埋头苦读,废寝忘食,只为能在科举考场上大放异彩,不辜负朝廷给予的恩泽。

与此同时,经过这次严厉的整顿行动,朝廷内部也成功地清除了许多腐败官员。尽管在这场风暴中有不少官员因此丢掉性命,但大秦的百姓们对于秦王的印象非但没有变差,反而变得更好了许多。毕竟,铲除那些贪赃枉法、作恶多端的官吏并无过错可言,相反,百姓们通过这件事真切地看到了秦王一心为民,公正无私的品质。不仅如此,就连此前那些对秦律抱有诸多不满、认为其过于严苛的人们,此刻也都转变了看法,开始认同并赞赏起这套律法来。

这一现象,让朝中许多大臣感到极为不满。他们认为此举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但秦王对此却是十分满意。

秦王对于赢无忧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大力赞赏。在赢无忧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吏治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明,科考风气更是清正廉明。原本那些贪污腐败、徇私舞弊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真正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才得以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嘉阳公主的美名再度传颂开来,她那公正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繁华的咸阳还是偏远乡村,人们都对嘉阳公主赞不绝口。她已然成为了百姓心目中公平正义的象征,受到万民的敬仰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