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轩儿,你长大了。”
他顿了顿,像是在平复内心的波澜,随后长舒一口气,接着道。
“经历了这些,你能坚守本心,做出这样的抉择,老夫也放心了。”
他的目光中满是期许,语重心长地嘱咐。
“此去定是危机四伏,万事都要小心,祖父等你平安归来,也等你为自己洗刷冤屈,还大明边境真正的安宁。”
金銮殿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
刘健“扑通”一声,双膝重重跪地,身形在殿内的光影中显得有些佝偻。
他仰头看向高高在上的朱佑樘,眼中满是愧疚与疲惫,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又透着决然。
“陛下,老臣教孙无方,致使孙儿卷入这等风波,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实在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老臣恳请致仕,愿归还印绶,告老还乡,自此不再过问朝堂之事,望陛下恩准。”
说罢,他俯身重重叩首,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砖,久久未起,脊背微微颤抖,似是背负着千斤重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佑樘快步走下龙椅,双手虚扶,一脸恳切地说道。
“刘爱卿快快请起,此事怎能怪你?
朝堂之事,本就错综复杂,你一生鞠躬尽瘁,朕心中有数。
如今边境和谈正值关键,朕还需你出谋划策,怎可让你致仕?”
刘健仍跪在地上,身子微微颤抖,不肯起身,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与坚持。
“陛下,老臣已然垂垂老矣,精力大不如前,此次孙儿之事,更是让老臣心力交瘁。
内阁首辅肩负着辅佐陛下、治理天下的重任,老臣自感才疏力疲,实在无法胜任。
恳请陛下念在老臣多年侍奉的份上,应允老臣告老还乡,让老臣能在余生享几日清闲,也算是陛下的隆恩了。”
说罢,他又重重地磕了个头,额头与地面撞击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格外清晰。
刘健的人生,本就历经坎坷。早年,命运便对他露出了狰狞獠牙,儿子不幸早亡,只留下这唯一的嫡孙,成了他在这世间最珍视的牵挂,也是他在漫长岁月里的精神支柱。
多年来,刘健凭借着卓越的才能和对大明的一片赤诚,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一路攀升至内阁首辅的高位。
他在这复杂的官场中摸爬滚打,为大明江山殚精竭虑,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谏言,都饱含着对国家的深沉热爱。
而在心底深处,他也有着自己的私心,想着凭借自己的地位和人脉,能为孙儿铺就一条平坦顺遂的道路,让他在仕途上能少些波折,平安顺遂地度过一生。
可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如今,孙儿刘梓轩为了大明边境的安稳,成了鞑靼人的驸马。
孙儿一心为了国家和百姓,却落得如此下场,如今更是无法再立足大明官场。
刘健深知,孙儿这一去,或许再也无法回到大明。
一想到从此可能与孙儿天各一方,再也无法相见,他的心就像被无数把利刃狠狠刺痛。
这些天,他无数次在深夜中惊醒,脑海中全是孙儿的身影,满心都是对孙儿的担忧与思念。
在朝堂之上,刘健的精气神也在一瞬间萎靡了下去。
他往日挺拔的脊梁,如今微微弯曲,像是被这沉重的打击压弯了。
眼神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锐利与坚定,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和迷茫。
华丽的宫殿内,灯火辉煌,可这场本应充满欢声笑语、举杯欢庆的和谈成功庆功宴,却被一层压抑的阴霾笼罩。
宴会上,大臣们虽身着华服,脸上却难掩尴尬与拘谨。
他们举杯的动作显得僵硬而迟缓,交谈声也刻意压低,生怕触动那根敏感的神经。
刘健坐在角落里,面前的珍馐美馔丝毫引不起他的兴致,他只是眼神空洞地盯着酒杯,思绪早已飘向远方的孙儿。
乐师们奏响的欢快乐曲,在这压抑的氛围里显得格格不入,像是一种徒劳的挣扎。
皇帝朱佑樘强颜欢笑,时不时举杯示意,可他的目光中也透着一丝无奈与忧虑。
这场和谈虽然成功了,但背后的代价和纷争,让所有人都难以真正地开怀庆祝。
终于,随着皇帝的一声轻叹,这场庆功宴在压抑的气氛下结束。
大臣们纷纷起身告辞,脚步沉重,仿佛每个人都背负着难以言说的秘密和沉重的心事。
宫殿的大门缓缓关闭,将这压抑的气息暂时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