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何学海从进士及第到金陵国子监至今近十年来,已算是三朝元老了。他目睹朝廷变迁,皇权频频更迭,自然深有感触。风雨欲来,晚明如一艘千疮百孔的朦艟巨舫,穿行于风雨中,岌岌可危。
此时明王朝社会腐败,而朝廷士大夫只顾争权夺势,其时阉党魏忠贤开始专权,与东林党派互相攻讧。
而党争无处不在,金陵也非清净之地,四大家族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贾俊这几年身处其中,自然知之甚详。
李天涯竟然惹了贾府,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啊,何学海暗暗苦笑。
现在的何学海,已不复当年的雄心壮志,慢慢荫生退隐之意。
对李天涯这个比他年轻近二十岁的青年学生越是喜爱,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于是不知不觉把自己不能完成的愿望,寄于李天涯。
往事如烟,良久,何学海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心想,若李天涯不负所望,我自当不吝送他一程……
一般来说,门生对座师,无不奉事惟谨。这里头除了师生之间的道义,也含蕴了一些功利的因素。因为在封建专制的时代,朋党政治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所谓朋党政治,就是执政者多用私人。乡党、同年(即同科进士,类似于后世的同学)、亲戚、门生、故旧等等,都属于私人的范围。古人荐贤“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原则,只是一种理想。
在实际的操作中,不避仇的很少,不避亲的倒是比比皆是。因为这层原因,就不难理解座师在门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何其的的显赫和重要了。
王京和宁采臣还在外面等李天涯,不知何祭酒找李天涯何事,待李天涯说明情况,惊讶之余,不由都替李天涯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