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涯也不敢怠慢,在家温习功课。应试必读的书诸如《说苑》、《大学衍义》《历代名臣奏议》、《御制大诰》这些都读过了,只有继续磨砺,搜罗近年浙江、南直隶和京师的乡试墨卷来揣摩博览,这三地的乡试文风是引领风潮的。能不能中举中进士,冥冥中似有天定。有的一举成名,有的终生碌碌无为,时也命也运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据说宋吕蒙正着有《寒窑赋》,自述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说明运气的重要性!
乡试虽有应试人员的限制,但其来源仍较为广泛,原则上包括州府县学中经过科考名列第一、二等级的生员以及三等的前三名。但实际上凡经过科考,录科、录遗合格的考生均可以应试。
这个时候,提学官已到各府召集生员考试。
科考在五月底之前结束,这次宁采臣要参加科考,已经回去了,至于王京是纳捐监生,没有资格参加科考,只能在国子监毕业后,做个末流小官,他还得去国子监就读,但是李天涯宁采臣没去,他也不耐烦去,反正他王京来读书就是图热闹好玩,他也不想参加乡试。
小主,
南京应天府这边,除了宋佳及楚敏都是本府道试榜首不用考试外,其他人也得参加科考。
李天涯是道试第一名,所以不需再科考,如果他此次乡试不中,三年后再参加乡试也必须参加科考。他这次可以直接参加,相对轻松了许多。
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初十、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如此算来,前后接近半个月时间,不但考功课,这体力精神也很考验,难怪李天涯前身那个身体受不了。李天涯忍不住佩服起张岱来,这位公子哥已经前后考了这么多次乡试,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
我就考一次吧,争取一次而过,考不过以后就不考了,以后就学他的老乡陈继儒同志,开酒楼,修道,与苏蓉和小妹悠哉悠哉的生活。这叫什么……考得上则兼济天下,考不上则独善其身……貌似也不错。
当然,最好还是考上吧,起码倍有脸子啊,李天涯摸了摸鼻子。
他了解了一下现在的科考制度。
三场考试,第一场最为主要,一般是《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
第二场,考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300字以上。
第三场,试以5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李天涯现在温习的就是这些考试可能涉及的科目。
还有乡试主考官也很重要,就是说尽管你才高八斗,文章做得花团锦簇般,但是,如果不入考官法眼,就可能把你罢了,这因素可能是因为你的字体,也可能是因为文章的风格等等,甚至或者考官看你卷子不顺眼,都有可能决定名次高低,甚至落榜,这就是所谓的运气了。但是运气也可以通过人物的事先准备努力去补足,一个就是做好准备功课,投其所好。
乡试主考官又称总裁,自万历十三年始,各省乡试的主考官都由吏部、礼部选派京官担任,而且大都由翰林院修撰、编修这些词林官为主考,因为这些词林官都是近几届殿试的佼佼者,学识、声望都有正是主考官的最佳人选又因为内阁辅臣必出自翰林,所以又有这么一个说法,说这是日后的内阁辅臣在选拔人才以壮自己声势呢。
“现在应该还未定,月底或下月初应该就会定下来了,各位主考总裁要从京师出发分赴分地了,一旦获悉浙江总裁是哪位,我要专门精研一下他的八股文,投其所好嘛
前段时间李天涯与钱谦益叙话时,钱谦益告诉他,这次杭州府科乡试总裁可能是刘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