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大唐而来的两位圣僧已然抵达宫门之外。”侍卫单膝跪地,拱手向国王禀报。
国王听闻此言,面露喜色,连忙说道:“好,快快有请!切莫怠慢了贵客。”一边说着,一边起身离座,亲自前往宫殿门口迎接。
不多时,国王便见到了一袭袈裟的唐三藏以及老实憨厚的悟净。
国王满脸笑容地迎上前去,热情地招呼道:“圣僧一路辛苦,快快请进殿内歇息。”说罢,国王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引领着唐三藏和悟净走进大殿。
待众人落座之后,国王兴致勃勃地开口道:“圣僧,来来来,朕要为您介绍两位本国的英雄侠士。”
然而,就在国王刚刚转过身准备引荐之时,却惊讶地发现原本站在身旁的八戒不见了踪影。只见身着锦衣华服的太虚将军背对众人而立。
国王不禁眉头微皱,疑惑地问道:“大将军,朕的驸马方才明明在此处,怎的一转眼就不见人影了?”
太虚微微一笑,朝着桌下伸出手指轻轻一指。国王顺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这才瞧见八戒正撅着那圆滚滚的大屁股,像只鸵鸟一般躲藏在桌子底下。
国王又好气又好笑,赶忙走上前去,弯下腰对八戒说道:“驸马呀,你这是作甚?为何要藏身于桌下?快快出来吧,莫要让圣僧见笑了。”说着,国王伸手拉住八戒的胳膊,试图将他从桌下拉出来。
八戒扭捏了几下,最终还是不情不愿地从桌子底下爬了出来。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之色。
国王见状,笑着拉起八戒和太虚一同走到唐三藏面前,介绍道:“这位便是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玄奘法师,旁边这位乃是他的徒弟沙悟净。”
八戒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冲着唐三藏和悟净咧嘴一笑,说道:“嗨,圣僧,您好啊!久闻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悟净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八戒和太虚,满脸惊诧地指着他们说道:“师……师傅,这……这不是帝君施主和二师兄吗?二师兄不是死了吗?难道诈尸了?但是都火化了,也不可能诈尸。”
悟净眉头紧皱,大脑差点超负荷,但依旧无法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与此同时,唐三藏面色凝重,目光如炬地紧盯着八戒,厉声质问道:“八戒,出家人以诚实为本,不可妄言诳语!你为何要佯装死亡来欺瞒为师呢?”
面对师傅的质问,八戒却表现得异常绝情,眨巴着那双小眼睛,满脸无辜地回应道:“圣僧啊,您怕是认错人啦!我对您的徒弟毫无印象,根本就不晓得咱们有何关联呀。”
眼见八戒如此抵赖不肯承认,唐三藏无奈之下只得将视线移向一旁的太虚。
唐三藏双手合十,言辞恳切地说道:“帝君,您可是受观音菩萨之命前来指引我们西行取经之路的。如今八戒这般行径,莫非也是得到了您的授意不成?”
太虚闻听此言,心中暗自思忖片刻。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处世原则,他义正辞严地回答道:“唐三藏,我既已受命于菩萨,自当铭记使命不敢忘却。只是关于八戒之事,实乃你师徒间的内部纠葛,与本帝君并无半点关系。
正所谓‘一个装睡的人,任谁也休想将其唤醒’,这其中缘由恐怕还需您自行探究才是。”说罢,太虚便双手抱胸,摆出一副置身事外的模样。
宝象国国王从王座上走了下来,站在了众人面前,朗声道:“这两位英雄侠士救了小女百花,他们的英勇事迹已传遍整个宝象国。
朕对他们的功绩深感钦佩,特封其中一人为驸马,另一人为大将军!”
此时,唐三藏目光紧紧盯着八戒,但八戒却始终低着头,仿佛不敢与师父对视一般,丝毫没有要相认的意思。
唐三藏见状,心中不禁一阵叹息,但他深知八戒的性子,既然对方不肯相认,自己再如何强求也是徒劳。
于是,他缓缓转过头来,面对着宝象国国王,双手合十,恭敬地说道:“陛下,实不相瞒,贫僧与这位壮士或许真的只是一场误会。可能是贫僧在路上奔波劳累,一时眼花看错了人。还望陛下莫要怪罪。
如今我师徒几人还有要事在身,需继续西行取经,烦请陛下赐予我们通关文牒,让我们能够顺利通过贵国,早日踏上西去之路。”
唐三藏和悟净刚刚转身离去,那八戒便迫不及待地拉着百花公主来到了一处幽静的花园之中。
此刻,月色如水,洒落在两人身上,仿佛给他们披上了一层银纱。
只见那百花公主生得花容月貌,娇艳欲滴,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
八戒望着眼前的佳人,只觉得自己的心都要化了,整个人如痴如醉,晕头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