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先胜后败,他最担心的就是朝廷没了勇气西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现在确实是可以名正言顺地称大唐朝廷了。
唐军正在河上与伪梁决生死,将这边角之地放一放也完全合情合理。
而宋将军怕的就是这个。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有些事一旦放下,开始或者说暂缓,可是久而久之便可能成了永久。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虚弱,安西、河西告急,当时朝廷就是如此,说什么力有不逮,主张放弃,待养足力气再王者归来。郭令公倒是目光如炬,就怕事情放凉了,把亲侄子派去安西戍守,希望能给大唐留个念想。
最终怎样?
浑浑噩噩几十年,唐蕃会盟,大唐彻底放弃河西。
安西满城白发兵,终其一生等不到大唐王旗。
好不容易张义潮趁吐蕃内乱起事,西自北庭,东至甘、凉,河西重归汉土,而朝廷又干了什么?
反正宋瑶看到的,是回鹘受青睐,嗢末得扶持,而归义军则是迭遭内乱,困于沙、瓜二州。
最后嗢末据凉州,回鹘占甘州,龙家取肃州,原本一片大好的局面再次崩坏。
其实,这次主要就是李承嗣中了流矢,致军心不稳。
收拾草原,最麻烦的是胡儿来去如风,让你有力没处使,最终被拖疲拖垮。如今回鹘人修了删丹城,等于生根于此,多少家当在城里,他还跑么?
至少这次宋瑶看他们是舍不得跑。
真是善哉。
善哉!
嗢末这帮混蛋其实更像吐蕃,但是他们距离灵武近呐。又不可能天天聚兵,还是要分家放牧过日子的,人多也没什么用。
等开春,大兵扫荡过去,还不是想怎么杀就怎么杀。
焉耆龙家这回半道杀出来,着实有点出乎宋瑶的预料。这帮货早被回鹘人捶得胆寒,天兵讨回鹘,狗日地不说喜迎王师,反而想给王师插上两刀。
丢你个老母,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想想队后一段路走得凄惶,宋瑶将军真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啊。
趁归义军这轮热闹还没凉透,趁蕃贼衰退、诸胡势弱,尽快恢复河西,这是有大利的事。若迁延时日,再来一个胡儿雄主,可真就麻烦啦。
问题是,这些只是宋瑶之所想,未必是朝廷诸公之所想。
尽管诸枢密都是武人出身,唐王等也是经营塞外起家,但人家经营的是东北,是辽西、辽东,跟河西隔着千里万里呢。
对于幽州来说,只要山北诸胡安分,河西闹翻了天,对人家有啥影响?
苦也是苦他们这些西北汉子。
比如这老屠子心黑手狠,宋将军勾搭多次,人家还不是不肯。
唐王倒是来西城转了一圈,回头就跟朱梁死磕去了。
好不容易来个有心开拓的李承嗣,还他妈运乖死了……
魏东城一看就是守成之人,没有开拓之心。
宋瑶宋大帅能不纠结么。
从甘州逃回来,宋瑶是一刻不敢耽搁,行文给枢密院力陈西进的必要。
奶奶地,爷爷如今也是枢密呀,在枢密院也是能说话的。
虽然不一定有人听,那也要说。
若不是已经流了太多血,都好写血书了。
然后就让嫡子亲自去见枢密使,去说服枢密院。若非怕自己不在家里出乱子,他宋瑶都想自己去见李枢密。
等来等去,等得心焦。
终于等到了郑大总管,宋将军能不心热么。
……
“大……啊总管,一路辛苦。”
尽管儿子早就说了老屠子西征的消息,但是直到见到郑大总管本任,宋瑶将军才算是一颗心彻底落回肚子里。
他几乎是鞠躬到地,万分虔诚。
老屠子忙把这老战友扶起。“你我之间何必虚礼?我那些畜牲还好吧。”
宋瑶欢喜道:“大……啊总管宽心,皆膘肥体壮,十分妥帖。”
老屠子携了他手,道:“走走,你再予我说说经过。”
观察这老屠子情绪稳定,好像还有那么一点兴奋,宋瑶将军更加欢喜。入城,边吃边聊,宋将军便将事情经过说了一回。所述与其子大体无异,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少有不同。
闻罢,郑大总管道:“那么,我问你三个问题。”
宋瑶做出洗耳恭听状,道:“义贞请讲。”
“其一,这甘州回鹘究竟多少人口?有许多丁壮?战力究竟如何?”
好吧,这就算是一个问题。
宋瑶毫不迟疑答道:“回鹘崽子全有甘州,肃州酒泉以外亦为其有。今或治下二……二十余万众,聚兵二三万并无困难,若尽……尽发男丁及诸蕃,或可聚兵十万。
战力么,若其于草原游走不与我战,则难治。
嘿,奈何其于删丹筑城,家眷财货俱在城中,如……何游走?
若阵战,依某观之,我军以一当十可也。况胡儿亦要放牧,聚兵亦须时日,若突袭之,乌母主身边至至多二三万骑,破之必矣。”
郑大总管又问:“其次,若走居延海,还有部落可供抄掠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