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老大,你二兄弟跑出去看人家放鞭炮去了,你快出去看看,别叫人家放的鞭炮,崩着他了。”
“他去看了,爹,我去叫他,他不一定回来。”
“你去吧,你去了,你说我给他从那挂鞭炮上给解几个,让他点小蜡去放呢,他就回来了。你娘也真是的,心眼子也太实了,刚才,二孩子给你说,你就给他从那挂鞭炮上摘下几个不就完事吗?”
大哥去了,大哥到外面邻居家,给二哥一说,二哥就腾腾地跑回来了。一边跑还一边喊呢,俺回来了俺回来了。俺娘一看俺二哥回来,就赶快说,儿子,二,我给儿子拿鞭炮,我给拿鞭炮。还是你爹懂,你爹说咱三十晚上也得放点鞭炮。俺娘说着就把炕头炕的鞭炮挂上,解掉二十来个。解掉了就赶快给了大哥,二哥。
俺爹看到两个孩子那么听话,就说道:“对,三十晚上放,叫辞旧岁;明天早上放叫迎新春。今年,咱家刚搁山东来,没钱,赶明年,有钱了,多给俺孩子买点。”
“啊,爹,俺和俺大哥现在就辞旧岁去,明天起五更煮饺子的时候,俺和俺大哥再迎新春。”俺娘一看两个儿子高兴起来了,就赶快叫俺大哥点一个小蜡烛。告诉,放鞭炮搞蜡烛照着点亮。
包饺子了,俺家包饺子的家伙事儿啥也没有,那个时候,东北人包饺子也没有面板,都是在吃饭桌子上擀饺皮子。哪个时候吃饭桌子都是小炕桌。俺刚来,这吃饭桌子俺家也没有。没有吃饭桌子,也没有擀面杖。
俺娘拌好饺馅子,和好面,说是叫面饧一饧,实际就是在等东家王大娘的吃饭桌子呢。现在俺娘看到王大娘家的晚饭吃完了,估计他家用桌子擀皮包饺子还得一会儿。因为王大娘家吃完饭还得刷锅刷碗呀。
俺娘一看王家吃完饭了,就赶快借过来,借过来吃饭桌子,借过来擀面杖。就快速的包起来。包,俺娘叫大哥二哥都帮忙,俺娘说人多包地快。俺娘擀皮子,叫俺爹,俺大哥,俺二哥三个人包。俺娘说,我一个人擀皮子,供你们三个。俺爹说,包饺子得有个数,咱家六口人,怎么也得包八十个,一个大人得吃二十个饺子。俺娘说大哥十五六了,也得二十个,俺娘说俺二哥八九岁了,也得吃十五六个,说我过完两个生日了,虚岁得算四岁了,吃饺子,也得七八个了。俺娘擀皮子是挺快,大家包的也快。俺娘是用两个手擀。大哥看了笑,总想展示一下自己新学的本事儿,可没有机会。俺家包着,俺娘还很怕王大娘家来要桌子,紧的说快点包,可别等着人家来要桌子啊。
大家包,一会儿,七八十个饺子,就要包完了。要包完了,看王大娘家还没来要桌子,大哥看机会来了,大哥说了,说娘你擀饺皮快,你看我这行不行。大哥说着,就用一个手擀起来。大哥擀,用一个手擀,俺爹说,呀,呀呀,这老大啥时候从哪学的这手艺呀。
“俺从俺大爷住的那房东刘振斌家学的呀?”
“呀,大哥,来叫俺试试。” 二哥说着就来试,一试,擀的手不会擀,转饺皮子的手不会转。
“怎么样,二弟,哥是师傅吧?”
“啊,大哥是师傅。等着哪天的,俺得拜大哥为师傅。”
小主,
“老二,你大哥,在河南要饭是你的师傅,到东北这儿,黑龙江擀饺皮子也是师傅了。”大哥说着,用擀面杖比划着。大家说着都笑起来。
饺子包好了,为了给人家桌子,俺娘叫二哥拿锅盖,叫大哥把饺子都捡到俺家做饭的大锅盖上了,捡完,俺爹端着大锅盖,小心翼翼地把饺子送到俺住的西屋南窗户跟前,冻着去了。俺住的西屋,靠着南窗户的地方是天天上冻啊。
“睡觉吧,睡觉吧。”俺家用完的吃饭桌子,擀面杖都送回去了。俺娘开始按着关里家的习俗张罗着叫俺们睡觉了。
“睡觉了,睡觉了。别忘了,几个孩子,明天起五更呀。” 俺爹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