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虽说是她的感慨,但是说出来便可能是朝政了,陛下虽说向来宽容,也不拘她们平时说话。
但秦可卿自觉自己还是不能参与的。
于是她换了一个话题,开口道:
“今儿个南云郡主到宫里来,说是想借本宫手中的一尊金佛,到时候给百姓们施粥的时候便摆上。”
“也让我佛护佑这些子民。”
贾瑛听着点了点头,正准备说话,但抬头看了一眼,发现秦可卿似乎还有话说,他便静静的等着。
果然,秦可卿顿了一会,便开口道:
“所以臣妾想着,不如也在城外弄些帐子,施些热粥水,亦或是棉衣,让百姓们的生活也好过一些。”
贾瑛便笑道:
“自然是可以了。”
“这么一件小事竟惹得皇后愁眉不展。”
贾瑛大手一挥,开口道:
“朕这边为你研墨,皇后想做什么便坐吧。”
秦可卿疑惑的看了一眼激动的贾瑛,想不出为什么便不想了,于是开口道:“也好。”
“劳烦陛下了。”
夫妻俩于是转移了地方,秦可卿坐在丫鬟们放了软枕的椅子上,手中便拿着一支笔,斟酌着开始写了起来。
贾瑛则在一旁偶尔给些建议,既然准备要做善事,那就多做些,也做快些。
“朕从私库里匀些钱财出来,皇后可多计划一些。”
秦可卿便点了点头。
贾瑛如今有钱,但不是每个百姓都有钱的,所以这会儿让他出钱,他也愿意。
这个时节,或许多救助一点,能救回来不少人。
隔天,神京城外面便有帐子建起来了。
有百姓拢着袖子往外面瞧,窃窃私语,“这帐子是谁家的?”
有经验的一看便知道这定然是城中有贵人想要做善事,要么是施些粥水,要么是送一两个馍馍。
有人上前看了一眼,顿时双目圆睁,整个人都愣住了。
“元三,是谁家的,你倒是说说啊!”
元三还未开口,旁边的侍卫便开口了,
“这是我们皇后娘娘怜惜大乾的百姓,与陛下商议之后专门设的粥棚。”
旁边的人都惊呆了,有人询问:
“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吗?”一个侍卫便嗤笑一声,
“那自然是分的,你家中若是有粮有钱,为何要来与贫人争抢?”待那人还要问,侍卫便不耐烦了。
“快走开,别耽误了事情,要想知道具体的,去找你们里正。”
而在附近的村子中,便有一个约莫十来岁的孩子,脚下穿的鞋子都有些烂了,小脚趾露在外面,冻的发紫,但他几乎没什么感觉,一路高兴的跑回家去。
“娘!”
“大哥!”
“里正说有好消息呢!”
贾瑛和秦可卿两人不知道自己的举动会挽救了不少人在这个冬天,但此时他们也还挺忙的。
秦可卿如今怀着身子,贾瑛便不想她太劳心费力,便让华兰几人过来一起出谋划策,以免秦可卿累着了。
贾瑛自己则是在一旁处理奏折,房间里燃着炭盆,一时之间倒是有些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