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宇文泰评价道,《六条》无疑是先进的,是两百年乱世中难得的曙光。
它继承了孝文皇帝的优秀思想,并代表着时代大势。
全国上下应深化理解《六条》,牢记新时代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消灭高欢和萧衍反动派和早日结束乱世而奋斗!
542年,宇文泰设立六军,这是府兵制的雏形。
元宏:“有些东西啊。高欢政治上落后了,但还得看后面的情况。”
“其实东魏那边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
拓跋珪:“这不重要,我想知道这两个傀儡政权还能撑多久。”
“元善见还小,无力反抗,元宝炬只能认怂拖延时间。”
拓跋焘:“现在想想,如果他们认清短期内无法统一北方的事实,可能就直接篡位了。”
曹操:“但我还是觉得他们的第一代不会篡位。”
等一等,光顾着说北方的两国了,汉人政权南梁情况如何呢?南梁可没有胡汉矛盾啊。
南梁?南梁不已经是岛夷政权了吗……
好吧,南梁都要爆炸了,国内风雨飘摇。
刘裕早就麻木了,他只是感到深深的遗憾。
539年,南梁陈庆之将军病逝。
541年,交州刺史李贲造反。
542年,卢子雄、孙冏进攻交州,前线很是困难。
但何不食肉糜的宗室不理解,强令他们出兵,结果军队伤亡惨重。
宗室还诬陷两人通敌,两人在广州被萧衍赐死。
卢子雄旧部在广州叛乱,陈霸先平定叛乱,并从旧部中获得杜僧明、周文育两位大将。
而李贲的叛乱迟迟不能平定。
542年初,刘敬躬起事,进攻庐陵。萧绎派王僧辨等人平叛。
刘义隆/萧赜:“别说北方了,连个叛乱都平定不了,算是完了。”
拓跋焘:“这不是重点。南朝都废了,你们别影响我们看北方的信息。”
刘裕:“拓跋珪,管好你的孙子,我现在不想发火。”
“南方是不行了。但在这里,还轮不到你们北朝说三道四。”
拓跋焘还想反驳几句,但被拓跋珪拉住了。
“我们走,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
542年,高欢攻打玉璧城,他以并州刺史为条件写信劝降守将王思政。
王思政:“可朱浑元投奔你时,你也没给他并州刺史啊。”
高欢气急败坏,下令攻城,未果,只能撤军。然后便授予可朱浑元并州刺史一职。
之前提到,高澄私通高欢之妾,差点就被处置了。
他觉得私通父亲的小妾太过冒险,私通高敖曹的嫂子李昌仪就不会有风险。
王莽:“他才是真正的‘高衙内’啊。嗯,魏武遗风。”
曹操:“别瞎说,我没那么不堪。高欢治家不太行啊。”
可怜的高仲密碍于他世子的身份只能隐忍。
543年,高仲密外调虎牢,便趁机向西魏投降。
就这样,高澄的私通成为了东西魏第四次大战的导火索。
……
这几天来,刘义隆一直在寻找机会接触元恪,现在是时候了。
晚上,王莽和刘义隆一起赶到据点空间。
刘义隆代替其他刘氏皇帝监视元恪。其他刘氏皇帝觉得刘义隆想帮助刘裕缓和与其他刘氏皇帝的关系,自然就会同意。
然后,他不动声色地在衣兜里按下了武器的开关。
元恪最后的心理壁垒被攻破,从这之后,他真正成为了感染者的一员。
元恪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他感到自己的思想接入了一个大网络。
自己可以随时随地与网络上的人沟通,他们的心理处境与自己相似。
“元恪,现在明白了吗?”
“啊,宋文帝,原来您和晋明帝都是其中的一员。”
王莽:“欢迎加入这里。我们加入的原因以后慢慢解释,现在,我先介绍我们的理想。”
“我们要把空间建成没有内斗,没有姓氏,甚至没有辈分之分的社会。”
“对于你,元恪,做成了这件事,你就自然不会被你的祖宗轻视了。”
司马绍:“没错,到时候,再无统筹之争。”
元恪很是激动,自己心理空缺很好的填补上了。
“我,我同意。”
刘义隆打开通讯器,向刘恒那边汇报。
“元恪这边没有异常。司马绍和王莽没有任何行动。”
“另外,据我观察,司马绍和司马懿的关系破裂。王莽和司马绍都不太热衷于政治,便走到一起了。”
“嬴政集团有可能直接吸收司马绍,我们要注意。”
为了缓和与刘宋的关系,他们汉朝就得尊重刘义隆。
刘恒:“明白了。”
刘彻:“还是不对,是哪里呢?”
此刻,26世纪,火种传递的信息已经全部破解……